对话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春节没回家的日子

作者: 贾璇

次日,恰逢 2021 年的除夕夜。

“我印象中,制动捕获是在大年二十九,第二天大家还在一起包了饺子。”褚英志回忆称,当天问一号被火星成功捕获,在巡视器着陆成功的那一刻,大家爆发出来的那种喜悦和欢呼最让他难忘。

“其实,团队里每个人都会有困难。探测火星这个任务,我们准备了10年。这10年里,有人选择退出,也有人退休了。最后咬牙坚持下来的同事,都付出了很多。这些付出确保了我们这次任务的成功。”褚英志说。

按照天问一号任务要求,在捕获和着陆两个阶段,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火星团队要进入集中飞控阶段。这意味着团队骨干力量要保证全天24小时跟踪探测器。

褚英志说:“我们采用三班倒班制,一个值班时长是12个小时,确保有一组人可以休息。”据介绍,环绕器团队主要岗位有7个,面对关键事件时,会设置“双岗”,即14个人值班,个别岗位还要拆岗,人数最多时有16个人同时值班。工作人员在值班的12小时里,除了喝水、吃饭和上厕所,其他时间都要面对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

当日,在完成工作任务后,谢攀发现从某个角度来看,天问一号的轨道酷似一个心形,火星及其轨道像一枚戒指,于是特意记录下了这个瞬间。当被问到是如何发现这样浪漫的一幕时,谢攀略显羞涩地说 :“好久没回家了,想安抚一下家属。”

(选自《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11期,有删改)

素材点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天问一号在火星的成功着陆是整个火星探测团队辛勤汗水的结晶。成功需要人们长期的坚持、辛勤的付出、团队的合作和无私的奉献。

适用话题:付出、成功、合作、奉献等。

上一篇: 火星,我们来了
下一篇: 紫罗兰记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