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诗人

作者: 陈紫怡 朱大凤

他们在通向死亡的旅途中,触及了人类文明永恒消逝前最后的温度与意义。

1

风沙。

无尽的风沙。

2

诗人对我说,他想要去地面。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也没有阻拦。“新人类应当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说。

我们走出地下时,西湖正是泛滥的时节,像波光粼粼的银鱼的肚子,吞吐出一大堆银子和珠玉。这是我特意挑的时候,很好的三月。

诗人走到断桥旧址,端详着,像是在想象,或者说回忆。回忆什么呢?我没有问,但或许是因为他只剩下三天的生命,他不同于以往的沉默,竟然说话了。

“你知道连着断桥的这条堤叫什么吗?”

“白堤。”

“但你肯定不能理解这个名字。”

“这是为了纪念。”

“可你会理解任何纪念历史、人物的举动吗?”

“……”

“这就是为什么你永远无法完成任务。”

此后他就不再说话。我们之间的对话总是短暂的,诗人始终少言寡语。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他的过去,更不知他的未来。自从他被指派为“人类纪念工程”的执行员,我便称他为“诗人”。在我看来,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首诗。

在我储存的历史模块中,2992年,第四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没有温和的结局,上帝没有宽恕人类。世界陷入了绝望的狂轰滥炸中,硝烟味悄然地侵袭了一切。核打击后的世界渐渐被基因病毒侵蚀,人类的寿命缩减到仅剩8年。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只能永远藏身地下,从此,天空成了禁忌。而这段被称为“寂静8年”的时期,标志着前人类文明的末路。

3000年,“人类纪念工程”正式立项。人们希望通过这个计划,将人类文明的痕迹传递给后代。主席在工程启动仪式上敲响了地下的钟声,而后选择与国民一同走向死亡。

诗人轻声说道:“纪念并不是让历史不朽,而是让记忆中的人性得以延续。”

而我,却永远无法理解人类所说的“情感”与“延续”。作为一个机器人,我的任务只是记录,但诗人的话,让我心中第一次产生了无法描述的“困惑”。

诗人躺在被阳光烤暖的断桥上,欣赏着他30年来的第一次日落。太阳缓缓地沉入地平线,仿佛时间已经凝固,漫长和永恒的界限变得模糊。世界像一瓶尘封多年的葡萄酒,晶莹绚烂。

夕阳也哭着,泪水染湿了大地的天际,是混沌而模糊的,无人的漫长和永恒。

诗人度过了他的第一天。

3

“我认为第三模块没有意义。”

“你认为历史和艺术都没有意义。”

“是的。”

诗人缓步走在故宫平滑的地板上,周围陈列着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画作与书卷,它们在玻璃灯光的掩映下竟给人一种奇异的新鲜感。他看着满目的历史,走在流失的千年中。

“可你的任务是纪念人类。历史承载人性,艺术寄托情感,这两者构成了人类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如何映照我们。只要它们还在,‘人’就还在。”他低声说道。

“如果无人理解,这些不过是死的文字、死的画。一旦人类无法再踏上地面,世界对他们而言将成为一片空白。你无法单凭叙述让他们理解为何太阳如此重要,为什么月亮连同思乡。人类的艺术断在这一代,前人类文明的历史对后继者毫无意义。人类文明注定会被遗忘。你们让我做的不是传承,不是纪念,而是记录文明被遗忘的过程。”

诗人好像有些愕然,他几乎怔住了,许久才缓慢地说:“你解锁了高级文件。”

这不是疑问,而是肯定。我没有回应,只是打开了终端递给他看:

“被忘录”计划:当负责人判断纪念工程在客观条件下无法完成时,启动第二计划。目标:“ALL”记载前人类文明被遗忘的历史,直至后人类文明出现,从前人类文明消失到后人类文明诞生,预计60年——一代人。

“负责人在前年自杀了,把这个给了我。”

诗人缄默良久,眼中涌动着我无法理解的情绪,半晌才说:“他们预见了一切。”

在地下蜷缩苟延残喘的少数人,将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新的文明。旧世界的意象和生活,他们无法明白。新的历史、艺术、人文和道德体系将从这里生长。旧文明仅留下科学与技术,前人类文明终将被遗忘。

“人类纪念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重要的并非纪念,而是忘却。只有忘却才能创造。而前人类要求我纪念的,不过是他们被遗忘的历史。

“这有什么意义呢?”

“纪念本身就是意义。”

“前人类文明会成为新世界的‘伊甸园’。”

“可是我更希望,那会是人间。”诗人轻声道。

4

第三天,诗人要求我带他去南极基地。他已经虚弱得像风中残烛。

南极基地,是我诞生的地方。那时正值春节,研究人员在基地里挂满了灯笼,暖暖的灯光像花瓣般洒满整个基地,这是一个人类庆祝的盛大时刻。

我的代号是A11,研究员们更喜欢叫我“ALL”,万物皆存。我的使命是记载一切,续写历史,记录他们被遗忘的历史,权当作纪念。

“你觉得纪念有意义吗?”

他们问我,诗人也问我。

我沉默了。自从我开始记录以来,所有的纪念在我眼中都不过是数字和符号。可这一次,我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犹豫。我不理解他们为何要记录这些,历史永远是逝去的东西,再多的记忆和纪念都无法重现过去的鲜活。代号终究只是代号,后人无法透过冰冷的文字复刻出一个曾经存在过的文明。

既已逝去,又为何纪念?

诗人似乎从我的沉默中窥见了答案,他孱弱的嗓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随时会消散。

“ALL,你失败了。”

我愕然。

“我们去了断桥遗址,那是为了个人的纪念,是历史,是人文。人类文明之所以无法复刻,在于个体的独特性。代号无法代表一个人,但可以塑造一个人。故宫,是一个文明最厚重的历史,我们互相记忆,也互相遗忘。南极基地造出了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机器人,ALL,就是你。”

“我们不畏惧被遗忘,也不畏惧改变。我们被遗忘的过程,才是前人类文明消逝的真正标志。而现在,前人类只有我还活着,只有我还记得。你要记载的,是这一趟旅程,见证我的死亡和前人类文明死亡的过程。”

“如果你能理解,你就是前人类的一员,而你不会死,前人类也不会死,可是你不能。”

“纪念已经逝去的和将要逝去的。”

他低声默念起“人类纪念工程”的箴言。

“诗人,艺术,科学,人文。”

诗人死了,像一只死在春天的鸟。

他用三天纪念,他用三天走向死亡,这是他留给前人类文明的最后一首诗——用他的生命,为这个文明画上一个完整的、盛大的句号。

我在心里默念,将这句话刻进程序:“被忘录”计划完成。截至3000年3月25日,19点27分46秒,前人类文明被彻底遗忘,正式进入后人类文明时期,ALL任务完成,启动自毁程序。

平坦的南极大陆上升起一团火焰,不久就熄灭了,什么都没有留下。

或许,这就是纪念吧。

上一篇: 鹿鸣无声山月长明
下一篇: 杳然山海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