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直击:买谷子和卖卡牌的少年们
作者: 胡琳
12月的一个周日,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湖滨银泰in77,C区负一层人潮涌动。
穿过琳琅满目的美食店铺,站在某知名谷店门口,这里像是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相连的豁口。精致绚丽的谷子扑面而来,卡牌、吧唧、盲盒、立牌等应有尽有,它们的外包装上印着《排球少年》《时光代理人》《咒术回战》等热门IP角色形象。
下午3点半,店内的人流量不错,店员时不时就要整理被顾客摆乱的商品盒、给货架补货。顾客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和朋友相伴逛店,也有不少由家长陪同。
3名来自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的初二学生刚刚结束消费,1个小马宝莉的亮面徽章、2个《时光代理人》的亚克力夹是他们此行的收获。
“看班里很多同学在玩,我也感兴趣了,这是第二次买谷子。”谈起吃谷的契机,小马说自己是被同学带动起来的,并将吃谷当作一种对作品表达喜爱的方式。
小宋和小张入坑更早。小宋比较喜欢吧唧,对纸片类的谷子敬而远之,“卡片都是盲抽,抽不到心仪角色会很失望”。小张是卡牌玩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小张被小马宝莉的精致卡面吸引并开始收集。不过她是个实用主义者,虽然收集成套或稀有度高的卡牌很有吸引力,但她依旧能克制购买欲。
3位小伙伴在吃谷上都是理智派,一个月消费一两次,也没有花过大价钱。买回来的谷子除了摆放在家里,还会被他们挂在书包、文具盒上带去学校。以此为契机,同学间偶尔会聊起对方喜欢的IP,小张还会和朋友互换卡牌。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店内贴有“未成年人需在家长的监护下购买”告示的情况下,他们却购买成功了。“我们是蒙混过关的。”小宋事后解释,店员虽然询问了他们是否成年,在得到“是”的回答之后,却没有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等证明。
相比之下,后来的一组中学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小吴一行4个女孩因年龄太小被拒绝消费。她们是从临平专程来买谷的,已经逛完了隔壁工联CC的谷店,购得了许多战利品,现在转战in77。
小吴身上背着一个自己刚刚扎好的怪盗基德痛包,几乎一眼就能被辨认出是个“吃谷人”。怪盗基德是她的最爱,基德帅气又有实力,标志性的白披风和人物的故事线赋予了他与其他角色不一样的气质。小吴也喜欢抽卡,抽不到喜欢的就去二手交易平台上向网友购买或等价交换,交易过程中还会自制“无料”(免费周边)当作小礼物送给对方,而前一阵风靡的小马宝莉卡更成了她赚零花钱的门路。
卡牌类产品在设计时,每个系列会按照每包、每盒、每箱的概率配比进行不同等级的设置,不同等级的卡牌会使用不同的印刷工艺,这导致卡牌有微妙的重量之分。因为知道这样的“门道”,小吴会拿精度较高的秤去称量不同的卡包,以提高抽取好卡的概率,再把高价卡卖出,收获颇丰:“差不多赚了500多元,不过因为忙于学业,现在我已经不卖卡了。”如今,小吴只把买谷作为爱好。有时睡觉前,她会把谷子随机抽出来欣赏,光是这样就能让她快乐地进入梦乡。
当被问到“买谷子时比较看重什么”时,几个女孩脱口而出:“颜值!”她们甚至会因为好看而购入自己不了解的IP的谷子。回家后,她们会把好看的谷子整齐码放,发在朋友圈里“秀一下”。虽然有个别同学不太理解她们的行为,但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尊重。
如果说,in77的谷店还只是错落分布在现实世界,那么进入湖滨88就真正进入了一个“次元结界”。从橱窗大屏到店铺引进,从过道装饰到活动举办,商场极力增强二次元浓度,不仅开设了面向Coser的免费妆造区,搭建了互动舞台,还打造了女性限定的“公主殿下专属洗手间”,而二次元经济确实不负所望地盘活了湖滨88的流量。
此时已过下午5点,“元气小卖部”跳蚤集市人头攒动。该集市的摆摊资格靠商场积分线上兑换,意向者到指定店铺核销好“摊主证”二维码,领取到纸质摊主证和地垫,就能开始摆摊。相比谷店,摊位上有更多冷门、古早的产品,交易也能更灵活地议价,指不定可以用优惠价格买到宝藏谷子,相比在商店消费还多了一分同好交流的氛围。
在许多聚集多品类IP的摊位中,一个只卖小马宝莉卡的摊位显得格外特别,摊主是一位内向沉默的高中女生。透过摆放的商品,就能猜到她曾经对小马宝莉卡的投入——一张张被亚克力板悉心保护着的卡牌铺满地面,2本A3大小、“五三”厚度的卡册被塞得满满当当。
摊主说,自己买小马宝莉卡已有一年多时间,为此投入了上万元,现在因为卡牌的品控问题准备“退坑”,所以卖卡给钱包“回血”。摆摊一个月以来,她卖过最贵的一张卡牌是300元。这样的价格在二手市场上并不罕见,二次元年轻人自己也笑称“谷子有独特的货币体系”,爱好者愿意为角色花钱。正因如此,谷子甚至被当作“期货”。
采访过程中,一名谷店店员(同时也是资深卡牌爱好者)分享了他的工作见闻:“店里消费的学生大多会聊自己抽到的卡在网上有多高的价值,朋友之间传开来,他们就会向往这些东西,被群体引导着去购买。”在他看来,许多买卡的青少年还没有健全的消费观,在周围人的影响下跟风购入热门产品,而这进一步加大和炒作了这股风潮:“我见到最多的一次,家长直接为孩子消费了一两万元”。
那位售卖小马宝莉卡的高中生摊主默默开张,无人上前就低头刷手机,相比其他摊位,她的生意有些冷清。虽然不知道能回多少血,但她已经准备入坑下一个热圈《排球少年》,不买卡牌改买谷子。这无疑是另一处“幻想乡”,也可能是另一个“销金窟”。
记者手记
这是一场3小时的实地观察,难以还原谷子、卡牌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整个生态。这里有少年人热忱的笑容,有二次元纯真的美好,也有一笔笔圈外人难以理解的花销。
从社交货币的角度出发,这些产品更像是朋友情谊和圈层文化的“催化剂”,而非拓展社交的“通行证”。吃谷更多的是人与物的对话。但吃谷的流行,映射出二次元文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谷子、卡牌等凝聚着IP价值、承载着粉丝爱意的产品,作为中学生兴趣标签的外化,对开启社交话题或是增加社交方式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