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片“海上森林”

作者: 梅宇洋 

种一片“海上森林”0

在我国浙江及以南沿海地区,有这么一类“名不副实”的木本植物,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滩涂上。明明叶片和其他树木一样呈现出翠绿色,却偏偏被叫作“红树”。事实上,它们体内有一种名为“单宁酸”的物质,一旦把树皮刮开,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奇特的红色。“红树”由此得名。

当涨潮时,红树林就会被海水淹没,仅有一些较高的树冠露出水面,就好像一片“海上森林”,令观者啧啧称奇。作为植物界的特长生,要想在充满盐分的海水里生存下去,红树林有三样独特的看家本领:

1. 会胎生的果实。说到“胎生”,大家第一时间可能会联想到哺乳动物,但红树也有此技能。胎生是它们为应对潮间带环境而衍生出的特殊繁殖机制,红树的种子在尚未离开母体时就已萌发成长为棒状的胚轴,等到时机成熟便会落下,扎在滩涂上生根发芽。即使被潮水冲走,这些胚轴也能漂流两三个月,直到遇到合适的环境再扎根生长。

2. 会泌盐的叶。仔细观察红树的叶片,你会发现上面往往有银白色晶体。就像人体通过排汗调节自身的元素平衡一样,红树也会通过“排盐腺”将体内过多的盐分排出。红树不仅能排盐,还能拒盐——它通过特殊的半透膜结构将海水中的盐分过滤,以获取生长需要的淡水。

3. 会呼吸的根。为抵御海浪的冲击,红树将它的支柱根和板状根深深地扎进淤泥中,建构起一个牢固的生长支架。为获取氧气,红树又演化出了具有发达通气组织的呼吸根,使其露出地面。这样的根基,足以让红树傲视风浪。

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它能维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昆虫、鸟类甚至鱼虾蟹贝而言,红树林都是它们绝佳的栖息地。它是抵御生态灾害的有效屏障:其稳固的根系和茂盛的树枝能抵挡台风、海啸、风暴潮等灾害。它还具有净化水体、降解污染、吸碳固碳等作用。

种一片“海上森林”,不仅能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上一篇: 诸葛亮没有发明馒头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