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这口井:十五和她的职校“问题单”
我决定不再做一只井底之蛙,我要亲眼看看井外的世界,做自认为有意义并且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发光。
—— 十五
职校真的是混日子的吗
我的初中学校隔壁就是一所职业学校。在我的整个初中生涯里,对职业教育的模糊印象大多来自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负面评价。当时我的初中老师时不时地会用一些带有歧视性的话语暗示我们:“读职校就是混日子”“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去隔壁”……
出于某些原因,初三时,我在家里上学。有了大量空余时间的我开始了个人的探索与思考,并对自己此前接受的教育和对未来的规划产生了怀疑。在探索、思考、怀疑的过程中,我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好奇,继而开始了解职业教育的相关信息。凑巧,我也认识一些已经进入职校学习的朋友,便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了解得越多,我越发现,职业教育并不像我的初中老师描述的那样。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这让我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发现自己在某些职业领域是有一定天赋的。
于是,我开始探索有哪些不同的职业选择,并就此和老师、家人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交流。最终,我下定决心,选择进入职校开展后续的学习生活。
真的进入职校以后,我才发现这里有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职校的空余时间相对多一些,需要我们自主学习,并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除了上课,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参与社团活动和学生会活动中度过的。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做小组作业和参加实践活动,它们能让我获得一种做项目一样的满足感。
如何更早思考就业和未来
尽管职校学生拥有更多空余时间,但我的学校并未在专业选择上提供足够的指导,以至于我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了解其实十分有限,常常处于迷茫状态。所以身为职校生的我们,要自己去探索职业教育,去弄清楚以后想去什么学校,未来的发展是什么,想往哪一条道路上走。
以我的思考过程为例:
第一步,我选择将广州作为我想要去学习和生活的城市;第二步,在选择具体专业时,我重点考虑了食品、管理和医学三个类别。考虑食品相关专业,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美食和烹饪,我想我或许可以成为一名厨师或西点师。管理类专业吸引我的原因同样是出于兴趣:因为喜欢旅游,我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很感兴趣。考虑医学领域则与我参与志愿活动有关,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逐渐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兴趣。
我发现填写职校志愿非常重要,需要花费时间并努力学习填报技巧。在了解自己的兴趣方向时,我觉得信息检索能力也很重要,这能帮助我拓宽眼界,掌握众多选项,这对于做出更好的选择非常重要。当然,坚定的信念也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当你不知道志愿该怎么填时,排除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排除自己不感兴趣的选项,然后再进一步筛选,不需要一下子完成所有选择。
如果选择出了错还能补救吗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当时在选择专业时还是走了弯路的。疫情期间,我被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忘我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凭着一腔热血,近乎盲目地选择了护理专业。
也许是过于理想主义,我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轻率地认为自己可以克服所有困难。但有些事情克服起来真的很难,比如要接触血液和伤口,观看解剖纪录片,学习解剖技术等,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会感到害怕。对于第三年即将到来的实习和五年的医学学制,我也有很多担忧,怕自己无法适应。几番思考之下,我决定按下“暂停键”。
我需要鼓起勇气,重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我为什么要“逃出学校”
在职校学习期间,我发现有些同学把以前在初中的应试教育模式搬到了职校,开始“卷”成绩、奖项、荣誉、排名。
但我不想再让自己过多地陷入自我怀疑和停滞中,我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自由地去设定自己的目标,追求自己的兴趣。比如有些对别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的事,像学习粤语和英语,却让我觉得很快乐,我就愿意去做。
我不想再做一只井底之蛙,“逃出学校”是我跳出井的第一步。我希望能在创造自己小世界的同时,也自由选择井外的世界。我想做一个积极探索一切的“世界游荡者”。当然,在个人探索之外,我也没忘记学习。
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也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我依旧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比以前多了一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面对问题的能力,对成长和人生也有了新的思考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