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未来”这个盲盒
石丹用技术为国争光
22岁就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身披国旗的石丹笑容灿烂,美得让人印象深刻。在夺冠后回国的飞机上,望着舷窗外广袤美丽的祖国大地,她暗下决心,要用百倍的努力回报伟大的祖国,用技能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石丹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13年夏天,初中毕业的她因为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在家人的安排下来到杭州求学,就此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结缘。
其实一开始,石丹并没对这个专业抱多大期待,转机出现在专业课老师推荐她参加技能竞赛的校队选拔时。入选校队后,石丹有了更多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也逐渐在市级、省级、国家级选拔赛,以及各类国际级邀请赛、挑战赛上崭露头角。2015年,石丹在第39届亚洲化妆发型大赛上夺得男士潮流修剪项目亚军,这是她人生中拿到的第一个重量级美发专业国际奖杯。这也让她意识到,美发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一门技艺。
心态转变以后,石丹眼里的斗志更盛,训练更加刻苦。她决心要将这不起眼的“毫发技艺”打造成超一流的“顶上功夫”。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石丹的手艺突飞猛进,如愿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
然而,石丹的首次世界技能大赛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比赛,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发挥失常,没能登上最终的比赛舞台。铩羽而归的石丹经过短暂的消沉,振作重来,不仅更专注于磨技术,也开始磨心态。
重新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她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进行5000米的体能训练,接着就是持续到晚上10点的专业训练,遇到难度大的发型时,她甚至还会通宵练习。作为世赛上与时尚风潮结合最为紧密的赛项,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专业功底……缺了哪一项都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但这一次,石丹顶住了压力,笑到最后,拿下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的冠军。
22岁就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身披国旗的石丹笑容灿烂,美得让人印象深刻。在夺冠后回国的飞机上,望着舷窗外广袤美丽的祖国大地,她暗下决心,要用百倍的努力回报伟大的祖国,用技能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石丹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13年夏天,初中毕业的她因为没有考上心仪的高中,在家人的安排下来到杭州求学,就此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结缘。
其实一开始,石丹并没对这个专业抱多大期待,转机出现在专业课老师推荐她参加技能竞赛的校队选拔时。入选校队后,石丹有了更多参加技能竞赛的机会,也逐渐在市级、省级、国家级选拔赛,以及各类国际级邀请赛、挑战赛上崭露头角。2015年,石丹在第39届亚洲化妆发型大赛上夺得男士潮流修剪项目亚军,这是她人生中拿到的第一个重量级美发专业国际奖杯。这也让她意识到,美发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一门技艺。
心态转变以后,石丹眼里的斗志更盛,训练更加刻苦。她决心要将这不起眼的“毫发技艺”打造成超一流的“顶上功夫”。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石丹的手艺突飞猛进,如愿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
然而,石丹的首次世界技能大赛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比赛,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发挥失常,没能登上最终的比赛舞台。铩羽而归的石丹经过短暂的消沉,振作重来,不仅更专注于磨技术,也开始磨心态。
重新备战世界技能大赛,她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进行5000米的体能训练,接着就是持续到晚上10点的专业训练,遇到难度大的发型时,她甚至还会通宵练习。作为世赛上与时尚风潮结合最为紧密的赛项,服务意识、创新思维、审美能力、专业功底……缺了哪一项都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但这一次,石丹顶住了压力,笑到最后,拿下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的冠军。
章跃洪他在大学“育冠
“你做的零件基本可以不用测量。”学生时代,章跃洪几乎是“免检”的代名词。“章老师做的机械零件就是样板。”当了老师,章跃洪是学生们膜拜的“大神”。在他看来,技术是最不会“说谎”的,尽善尽美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学校,60分就能及格,而在工厂,做到99分也是废品。”
章跃洪出生在金华农村,初中毕业后,就读于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钳工专业。18岁时,他进入浙江亚轮塑料模架有限公司当机修工。当时数控产业刚刚兴起,一个调到数控岗位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他毅然决然抓住机会,迎接挑战。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章跃洪一边勤奋工作,一边自学理论知识,没有丝毫抱怨,甚至还通过函授拿到了本科文凭。后来,一则招聘启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回到母校金华市高级技工学校担任外聘数控指导教师。在教学之余,他报名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荣获加工中心操作工第二名,这也为他带来了金华市首席技师、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一系列荣誉,当时他才25岁。
章跃洪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就在这个时候,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位从中职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走进大学课堂“执教鞭”,同时负责带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每到备赛期间,章跃洪都会直接把办公桌移到车间设备旁,从早到晚“钉”在实训室里,和参赛学生一起熬。“我既是你们的指导老师,也是你们的‘保姆’,有任何问题直接找我。”他这样说。仅在2007年至2019年间,章跃洪就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技能大赛共计15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等32个奖项。
如今的章跃洪,不仅升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智能化精密制造产业园主任,还创建了“浙江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出了13名“浙江省百千万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
周冬兴他是企业“定盘
学生时代参加集训,周冬兴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工作后抢修机械故障,周冬兴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别人累瘫时,他还窝在机器旁,一遍又一遍地排查。周冬兴是衢州仙鹤股份有限公司最年轻的工段长,是手握车工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的新时代“浙江工匠”,还是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手。
因为从小就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中考后,周冬兴毫不犹豫地报读了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老师的印象里,周冬兴的专业成绩蝉联年级第一,多次拿下学校技能竞赛第一名。当年他用数控车床设计制作的一套国际象棋,至今还在学校里展览。
周冬兴在工作中也是一把好手,并逐渐成为同事们的“主心骨”。有一个深夜,连续作响的手机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电话那头,值班人员告诉他造纸机在运行中出现异常,存在随时出现故障及停机的危险,需要紧急更换纸机配件,可他们找遍了整个仓库都没有同类型的备品备件。
怎么办?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耽搁一秒,就意味着现场增加了一分危险。周冬兴当机立断,决定自己做一套配件。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生产现场测量尺寸、画草图,然后上车床加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他加工出来的配件参数完全符合标准,经过紧张地更换、调试后,造纸机运转正常,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周冬兴不只充当遇到紧急问题时的“救火队员”,还是消灭疑难杂症的“责任技师”。公司生产了一种叫“推进器轴”的产品,之前都是在普通车床上加工的,但加工效率低下,一天只能加工两根,加工完毕后还需上磨床磨轴承档、上车床车锥度。若将毛坯放到数控车床上加工,虽然效率能得到很大提升,但也面临加工难度大、精车时会发震等问题,导致废品率很高。
面对这一艰巨的挑战,年轻的周冬兴在转速、进给量、精车余量上动起了脑筋。他从程序入手,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最终确定了一套推进器轴数控车床加工操作流程,锥度、轴承档、螺纹可一次性加工完成,效率提升到一天可以加工四根,并大幅降低了废品率,实实在在地为企业提质增效贡献了力量。
帕尔哈提·亚把大美新疆装进镜头
作为首批内地中职班学生,出生于新疆伽师县的帕尔哈提·亚生考入了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视频制作专业。在校期间,他还带领同学成立了校内首个媒体类工作室,初尝创业滋味。
毕业返疆后,帕尔哈提成立菲罗尔影视工作室,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没有名气,没有经验,没有人脉,在成立最初的3个月里,工作室非但没有一笔进项,反而要将全部的资金用于购置各类设备仪器。但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力求尽快打响工作室的品牌。
他们的坚持终于换来了第一笔生意——为一所学校制作宣传栏。这“第一桶金”虽然只有2000元,却无疑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凭着他们认真的作风及出众的专业水平,工作室的名声渐渐打响,并因此接到了他们创业路上最为重要的一笔业务——为喀什中石化制作一部宣传片。
时间紧,任务重,他们被要求在8天里完工。那8天,他们要去不同的地方取景,翻过高山、越过沙漠,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他们不断奔波在沙漠和草原之间;驱车十几个小时,在戈壁滩上熬一整夜,只为拍摄一个日落镜头……终于,在最后一天,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作品,赚到了2.8万元。几个小伙子兴奋得无以复加,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菲罗尔”这个品牌算是正式打响了。此后,他们的业务逐渐拓展到新疆维吾尔语电视连续剧、电影的拍摄。其中,在新疆维吾尔语综合频道播出的《喀什噶尔的故事》曾一度受到业界的关注与一致好评。
后来,帕尔哈提还和朋友一起在乌鲁木齐创办了酷巴艺工作室,并承担了新疆电视台2频道探索栏目的专职摄影、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目前,菲罗尔影视工作室和酷巴艺工作室收入稳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