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无数的猎头说:这才是我们要的“宝藏职场人”

作者: Jason

阅人无数的猎头说:这才是我们要的“宝藏职场人”0

我是Jason,职业是“猎头”,听上去有点酷,对不对?“猎头”这个词由英文“Head-hunting”翻译而来,意为物色人才的人。我们就像职场上的“侦探”,受企业委托,循着各种蛛丝马迹,从海量的候选人信息中为企业寻找到对的那个人!

我做这行已有6年。大学时,我误打误撞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外冷内热的“i人”,我渴望变成“社牛”,也希望毕业后可以尽快拿到有竞争力的收入,所以迈入职场不久后,我就开始做猎头了。这是一份需要不断与人打交道,且带有一定销售性质的工作。我们每个月要接触上百位候选人的简历,说我们“阅人无数”也不为过。

在我加入的第一家公司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同事,她至今都是我看齐的目标。她是典型的社交型人格,学习能力很突出,对项目的判断也很精准,妥妥的一名学霸。后来我才了解到,她是从一名普通的职校生一步步走来的。

这位前同事因为中考失利去了职校。在那里,她慢慢升级成一名“六边形战士”:当过班长,组织过社团活动,拿过国家奖学金,参加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之相伴的是,她的逻辑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能力经验及自信心噌噌往上涨。此外,几乎每个假期,她都会去实习,不仅提前对职场有了一定的认知,而且得到了不少学长学姐的指点,那时的她就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经验。后来,她进入我们公司,扎实的基本素质让她表现亮眼,岗位职级也不断晋升。

记得有一年,公司效益不好,好几家客户回款慢甚至恶意“黑单”(录用我们推荐的人选但不付费)。她果断选择去“啃”大客户,几乎每天都在打电话或者在去应酬的路上。后来,她勉强拿到几个订单,便同大家一起分析需求,确定要找什么样的候选人。她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多忙,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寻访合适的人选,在项目停滞时第一时间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就这样,仅半年时间,她就成功开拓了2家信用有保障、资金充足的客户。现在,她已经在一线城市买房定居,打拼出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这位前同事的故事,非常贴切地诠释了我们猎头在茫茫人海中挖掘职场人的标准——你能否为公司创造效益。所以无论你出身职校还是普通学校,在很多行业里并没有那么重要。宝贵的是什么呢?是拥有沟通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等各种软实力。

曾经有一家IT行业的大公司想招一位资深的售前工程师,要求人选不仅要懂业务,还要有丰富的跨部门合作经验,最好性格外向、善于社交。我们找到并推荐的2位人选拿到了offer:一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A,业务能力过硬,但不善于社交;另一位是职校毕业生B,他的工作经历更丰富,不仅业务能力过关,且擅长跨部门沟通合作。B同学比A同学更快地融入了新工作,在半年时间里带了3个大项目,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破格晋升主管。

这样的例子在互联网行业屡见不鲜。职校生C同学于2016年毕业,当时正是短视频行业爆发的时期,他果断选择从某短视频公司底层做起,做视频审核,白班夜班轮流上,每天坚持做工作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不久,他被部门经理注意到并提拔,仅花费1年时间就晋升到管理层。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联系到他并且成功合作,推荐他跳槽到另一家短视频公司就职,不仅薪资翻倍,而且能管理更庞大的团队。

如果说,以上能力是猎头、HR心中的“红榜”,自然也有相应的“黑榜”,一旦上榜,那么抱歉,这份工作肯定与你无缘了——比如学历造假、数据造假、夸大职位、虚报年龄或家庭情况等。敲黑板!只要涉及诚信问题,一旦被发现,不仅会进入这家公司的黑名单永不录用,后续你跳槽到新的公司,如果涉及背景调查,相信对方也会对你避之不及。真诚,不仅是职场人的自我修养,也应该是贯穿我们一生的良好品质。

如果你已经或即将成为一名职校生,惶恐于“职校生”这个身份会让自己在未来的职场上举步维艰,那么平时不妨关注一些实打实的数据。比如,至2022年,全国职业学校已经开设了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换句话说,就是“天高任鸟飞”。再比如,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白皮书》,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趋势报道,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一般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2023年春节后企业对高职毕业生需求增长接近30%,高于全国整体;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的自我提升意识不断增强,就业满意度也逐年增高。

大家终有告别校园、迈入职场的那一刻。而职校就是通往职场的路径之一。如果你过度着眼于路径本身,就会错失走向广阔天地的机会。当不同的路径汇入职场之中,拥有不同成长经历的人在此照面,终会在时间的淬炼中慢慢咂摸出职场的硬道理:决胜未来的,并非一纸文凭,时间越久,靠的越是真本事、真素养。

未来的某一天,已经练就一身本领的你,也许会收到来自我的邀请:嗨,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