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古的美食博主的微旅行:以味蕾追溯历史

作者: 张良仁

会考古的美食博主的微旅行:以味蕾追溯历史0

『蒸笼的历史有七千年』『两万年前的广西人就吃螺蛳』『香酥鸭是光绪皇帝发明的光绪皇帝是一个真正的吃货』你或许在短视频里刷到过我在街头巷尾一边探店一边进行美食考古

我今年五十五岁,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一直在和考古打交道,直到去年我才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体验——美食探店。从考古教授化身成美食探店博主,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的缘由。

其一是有趣。我前几年看过一本书,是由我导师的导师、美籍华裔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主编,他和几位历史学大咖一起写的。这本书深入研究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十分全面细致的古代饮食图景。从饮食到饮食器具再到饮食礼仪,无一不有,让人大开眼界。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眼前一亮,因为我们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能看到与食物相关的资料,从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到马王堆汉墓中的食物遗存,这里面能研究的新鲜事可太多了。于是,想做美食考古的念头就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其二是情怀。选择做一名美食探店博主,也源于我对考古事业的执着。我从事的主要是中国和欧亚大陆青铜时代考古,做国外考古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经费不足。几年前,我带领学生挖掘了一座伊朗的土丘,我们在土丘外围发现了十九世纪初仿烧中国青花瓷的陶器,这为我们揭开了以往不为人知的外国陶工仿烧中国陶瓷的历史。中国陶瓷从唐朝晚期以后出口西亚和非洲,很受西亚市场欢迎,所以西亚窑工就开始仿烧。为此他们还发明了新材料。但这座土丘本身是青铜时代的,我们发掘这座土丘,是为了研究青铜时代的房屋建筑、农作物和彩陶,可惜我们的发掘工作没有完成。前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发掘工作无法继续。现在疫情结束,可以继续了,但是缺乏经费。

所以,我做美食探店博主,既是出于偶然,也是“蓄谋已久”。

怀着这样的信念,我决定进军短视频领域,与团队共同创建了账号并制订拍摄计划,进行实地探访和拍摄,后期还要剪辑、打磨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审查脚本中的历史和考古知识,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我们选择店铺,首先选择南京名小吃,其次是那些藏匿在小巷子里的美食。有些食物看似平平无奇,其实背后有很多考古和历史知识。

当你踏着晨雾,置身于狭窄的小巷,品尝着一碗热乎乎的馄饨时,会想到它名字的由来吗?《燕京岁时记》记载:“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与“混沌”同音不同形,竟让古人联想到蒙昧不明的盘古开天地前的混沌状态。不禁感叹,小小的馄饨在古人眼里,竟然包含着开天辟地的哲学意味。

我记得当我去南京老门东品尝著名的秦淮小吃糖粥藕时,看到那香甜的稠粥里浸泡着的藕片,我的味蕾被挑动的同时,思绪也顺着时间的轨迹回溯。当时我脱口而出:“这是历史的切片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考古现场,我们的前辈同行曾经在人们津津乐道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过真实的两千多年前的藕片。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在清理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云纹漆鼎时,考古学家听到了里面的水声。大家既惊喜又疑惑,这里面不会是食物吧?打开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震惊了,里面真的是食物!专家小心翼翼地掀开鼎盖,惊奇地发现里面完整的藕片清晰可见,呈乳白色,孔眼清晰,和今天的藕片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因为多次搬动及暴露于空气中,鼎中的藕片不断减少,等到用卡车运到博物馆后再看时,藕片竟然全部消失了,还好摄影师眼疾手快,已经拍下了照片。

上千年的藕片汤就这样出现在我眼前,每每经历这种时刻,我都感动于历史带给我的震颤。

考古是一门最能直接触摸并感受历史的学科。它让我们跨越时间的隔阂,回到我们祖先生活的时代。当我们观察一块古砖的纹理,或是拾起一件古代陶器时,仿佛看见古人的身影来到我们面前,跟我们说话。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技艺,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考古学家就是历史的“侦探”,通过细致入微的勘察和研究,揭开一个个古老文明的面貌。这种奇妙的体验常常令我心潮澎湃、难以言喻。

除了美食,美食背后的人也让每一次探店的微旅行更加生动。在南京锁金村的一隅有一家汤包店,这家店里不仅有美味的汤包,还有一个可爱的店主。店主总是笑盈盈的,热情地接待每一位顾客。我喜欢和他聊天,倾听他的故事。他是那种言谈间透露出对生活无尽热爱的人,我去过两次,每一次都被他的热情感染。他来自安徽安庆的农村,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在南京买了房子,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每当听他谈及孩子时,他的眼中闪烁着骄傲和幸福,这份朴实与真情切实地感染到了我。在他家热气腾腾的小店里,我感受到了生活带给我的温馨和抚慰。

自从成为美食探店博主,我在网上收获了铺天盖地的关注与喜欢。我既欣喜又忐忑,担心自己难以承担这份沉重的责任。还有很多人给我留言说他们喜欢考古,要跟我学考古。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学生,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考古,在我的粉丝群里尤其活跃。这样的回应让我感到由衷的开心,仿佛自己的初心在这一刻得到了肯定。然而,我也希望年轻人能够认识到,考古并不像表面所展现的那般轻松与光鲜,其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

历史是文明的载体,考古则是打开历史的一把钥匙。而我愿意和更多人一起,用美食这种轻盈的方式,在探寻历史和考古的道路上前行。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来自何方,都欢迎你同我一起潜入寻常的街头巷尾,用味蕾追溯历史,从食物感受文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