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观察者的微旅行:墙上的生命故事

作者: 杨小峰

昆虫观察者的微旅行:墙上的生命故事0

小时候,谁还没好奇或无聊地观察过小虫子呢?可长大后,我们对它们变得漠不关心,甚至会感到害怕和厌恶。其实昆虫并没有变,变的是我们看待自然的目光。若你走进它们的世界,就会发现,每只小虫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还有它们种族的史诗。

那么,要观察昆虫,是不是得在生机盎然的野外呢?非也。大自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高山和雨林,它就在我们脚下。所以,在没有绿色的地方,我也能找到观察昆虫的乐趣,譬如建筑物的墙面上。

墙上出现的虫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有的是被风带至危险境地的迷途小虫,有的是随遇而安、不挑环境的临时旅客,还有的是适应墙面生活甚至以之为主要栖息地的各个种群。

敢于停在开放暴露的墙面上且一动不动的虫子,一般都比较安定,不介意观察者的靠近。我就在杭州植物园里各种亭子、小房子的墙上,找到过很多好玩的虫子。

瞧,墙上有一只看起来“四不像”的虫子——隐翅花萤。你能相信它是一只甲虫吗?和一般用两片厚重的前翅当作铠甲保护后翅和腹部的甲虫不一样,这只虫子的前翅小到只有一件短披肩那么大,完全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啊!原来,铠甲在防守的时候虽然好用,但在飞行时阻力太大了,所以甲虫们飞得都很笨拙。隐翅花萤通过缩小前翅,解决了风阻的问题,但同时带来了腹部容易受伤的新问题。不过,它肯定经过了权衡,认为得到的大于失去的,才成功生存了下来!

我们在做昆虫标本的时候,常常追求对称摆放的六足,要花很多精力对标本进行整姿。但这种姿势就像我们的“立正”一样,是很辛苦的。生活中没人能长时间保持立正姿势,虫子也一样。这只隐翅花萤摆出了更自然的造型,打破了对称的呆板,显示出构成之美。它在墙上停了好久,这个姿势一定足够舒服,相当于我们的“稍息”动作。这种姿势,也只有活的昆虫才会告诉我们。

屹立不倒的墙面不会受风和其他动静的影响,是一个很适合发呆的地方。摇蚊是四季常见的昆虫,它们在早春时节就安静地伏在初露头的嫩叶尖上,直到初冬还能在老叶的相同位置上找到它们——当然,已经换了一批不同种类的摇蚊。它们喜欢找一个不受打扰的地方驻足,回忆自己曾经的“壮举”,墙面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当想起来一件,摇蚊就会激动地摇晃长长的前足,像演唱会现场的粉丝晃动荧光棒一样,这才有了“摇蚊”的名号。

要说混脸熟,最常见的墙面虫子当数蚂蚁,特别是当它们的窝就在附近时。你总能找到处于视线高度的蚂蚁,这可比蹲在地上舒服多了,观察再久也不会腰酸背痛。此刻,两只不同窝的大头蚁在墙上不期而遇。这里十分开阔,而且是公共场所,明明相互礼让一下就过去了,可这两位都高傲得很,谁也不肯让步。小型蚂蚁特别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就开打!它们相互咬住对方的足和触角,拼命往自己的方向拉。这个貌似静止的画面持续了很长时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好朋友在咬耳朵呢。终于,右前足被咬住的那一只落了下风,因为它只有五只脚可以抓住墙面用力。但想让它屈服也没那么容易,这两位无界线拔河比赛的选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上方移动,渐行渐远。

一只弓背蚁从对面的墙顶爬下来,它鼓鼓囊囊的腹部吸引了我的注意。凑近细瞧,原来里面充满了采自上方爬藤的蚜虫蜜露,黑色的几丁质外骨骼被撑到彼此分离,透明而富有弹性的节间膜扩张到最大。它用自己的肚子做集装箱,运输属于蚁巢的公共财产。责任在身,需小心谨慎。当我用指关节叩击旁边的墙面时,它马上原地趴下,等周围安全了再起身上路。

在正午强烈阳光的照射下,蚂蚁的身体除了在墙面上投射出清晰的影子,晶莹的腹部更像一枚透镜,在恰当的位置聚焦出一个强光斑。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烧纸片的游戏,忍不住幻想和担忧:若是蚂蚁在野外的枯叶上休息时间过久,会不会成为一个火灾隐患呢?

植物园内零星分布的白墙小房子上,一只正在晒太阳的白色跳蛛在上方俯瞰我。它的身体被头部遮挡,只剩一堆闪亮动人的大眼睛。跳蛛有时候会歪头看人,同它们对视的体验非常美妙。你或许看过动画片《小蜘蛛卢卡斯》,里面的主角眼睛又大又萌,你猜这肯定是进行了艺术夸张吧?可这只小跳蛛告诉你,还真没夸张,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

当然,不是所有昆虫都那么好找。有一次,我驻足植物园的墙前转动脖颈,用自认为敏锐的目光扫视每个角落,完全没有在意眼皮子底下一小段挂在墙上的细长而卷曲的枯叶碎片。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随着拂过墙面的微风摇曳,忽快忽慢,角度不定,姿态自然而优美。

第一轮扫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目标,于是我像往常那样,先盯住一个无意义的物体发一会儿呆,当作休息。我盯住了离我眼睛最近的枯叶碎片。它的晃动毫无规律,也毫无破绽。但因为这次我发呆的时间足够长,我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如果说是微风引起它的晃动,那么这风也来得太完美了吧。

我没有把脸直接凑近,想要一点点揭开谜底。我把两个手掌拢起,像呵护一个脆弱的火苗一样,慢慢地扣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堵不透风的墙。而“火苗”依然在跳动。哈哈,你暴露了!

原来是只小尺蠖,就是那种一弓一弓走路的毛毛虫。我熟悉的尺蠖的本领是保持不动,模仿一根僵直的小棍,没想到它还有隐藏技能:模仿随风摇曳的植物形态。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无规律运动,它需要非常复杂的神经控制。比如让你从1数到500,即使在临睡的迷糊状态中你都能做到满分。但如果改成从1到50的无规律排序,而且不能重复,你可能就得一骨碌爬起身来,正襟危坐,全神贯注。所以尺蠖在行走和模仿僵直小树枝的时候,只需要遵从本能,而当它打算表演随风摇曳的时候,必须调动体内最大神经节的全部算力,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看过了墙上尺蠖的表演以后,我拥有了更加犀利的目光,能够在野外挑出数米以外的复杂环境中做类似摆动的尺蠖。这是我们人类作为曾经的猎食者所具有的类比天赋。这种天赋让我们能不断学习,并且享受这个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这些墙上的故事,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只要你肯蹲下来观察和等待,新世界的大门就会慷慨开启。当你长久阅读并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你便能猜测、知晓这些小生灵所经历的故事,体验到生命的微妙和神奇之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