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双面镜:江与池
作者: 余佳明
力与韵的交响,江潮与池水的对话,青春恰似那肆意奔放与纯真宁静的双重奏。身处青春洪流的少年,如何在狂放不羁与宁静致远间寻得平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青春的答案,如同被掩埋在滩涂中的珍珠,等待着潮起潮落,悄然揭开其神秘面纱。
江潮涌动,激情的乐章
“听说钱塘潮特别壮观,我们去看一次吧!”
青春为何物?它何时到来?对我而言,青春如同久闻其名的钱江潮水,满载着未知与期待。它既是书中描绘的雄壮史诗,也是长辈口中的人生瑰宝。
尽管青春笼罩着层层迷雾,我却不予深究,毕竟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眼前可见之物才是最珍贵的。我向往亲眼看见钱塘潮的壮观,那是课本描绘的“雄壮”化身。
“看!潮水要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随之静默,视线凝聚于远方的江面。站在绝佳观潮点的我,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激动,只为迎接那梦寐以求的潮水盛宴。
一条细而长的白线从远处缓缓推进,随着人们的欢呼,化为一道壮阔的高墙,以狮子般的威猛气势汹涌而至。震耳欲聋的轰鸣,瞬间覆盖了所有喧嚣。
那一刻,宇宙间仿佛只剩下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心中只剩下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当潮水匆匆退去时,我内心却生出一种莫名的失落,仿佛青春的谜底仍未揭晓,只留下对那力量的无限追忆。
冥冥中,我感到与这江潮的缘分未尽。青春的谜题尚未解开,我将以青春的姿态,再度审视江潮的力量!
池水沉静,平和的低吟
比起波澜壮阔的江潮,后院的清池却别有一番韵味。
不同于巨浪的声势浩大、万众瞩目,这池水是极其安静的,除我之外,大概没有人会去关注它——池边丛生的杂草便是最好的证明。
虽说它不引人注目,却默默见证了我的童年。
由于后院年久失修,野草长得出奇茂盛。踏入院中,植物几乎已经没过了膝盖,各种各样的生物隐匿其中。每一次翻草寻觅都如同探秘,为童年的我带来意外的快乐——倒也称得上是一种“野趣”吧?
每到夏天的傍晚,蝉鸣与蛙声交织成曲。我常潜入后院,躺在池畔草丛中,静静地享受着这份惬意。
大抵只有此刻,我那躁动不已的心才能像池水般平和。我仰望天空,任思绪漫游。
“青春究竟在何处?为何我如此追寻,却始终发现不了它的踪迹呢?”我低声扪心自问,却无解。
在我沉思之际,腿边却传来阵阵凉意——池水在不知不觉中已浸湿了我的裤脚。
月光洒落水面,池水的这份沉静,是否也藏着青春的答案?
探秘之旅,青春的答案
“各位同学请注意,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监考老师提醒我们,最后一场期末考试即将结束。
随着广播提示铃的响起,考场内一阵骚动——大家似乎都对即将到来的假期满怀期待,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游玩计划。我却对钱塘潮兴致索然,放下手中沉重的笔,抬眼望向窗外,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惆怅——青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恍惚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夏夜,甚至就连腿边池水的触感都无比清晰。我想象着向池中投入一粒石子,平静的水面顿时泛起阵阵涟漪……我知道,是时候再去看看那后院了。
月光洒满院子,池水泛起点点银光。我投石入水,看着涟漪一圈圈扩散,心情也随之荡漾。池水清澈,映照明月,颇具幽静之美,而涟漪如迷你的江潮,蕴含着小小的力量。正是在这一瞬间,我似乎触碰到了青春的答案。
青春具有双面性,它是力与韵的结合体。正如江潮的激昂与池水的宁静,青春既有不羁的激情与力量,也拥有沉静与纯真的韵律。
青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或张扬狂放,或温婉宁静,它们相互交织,构成我们成长的轨迹,只是我未曾察觉。
不知为何,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我却反倒觉得有些空虚。
后来,院子重新装修,那个小池也被填平了。那晚,我又旧地重游。
没有了池水的映衬,洁白无瑕的月光映在平坦的地面上,少了一丝灵动,多了几分尘浊。我再次捡起石子扔了过去,地面泛起了“涟漪”——我知道,那不是池水所致,而是青春之潮远去时留下的最后一抹浪花……
没错,我找到了青春的答案,可代价却是我的青春。
贝壳总是在潮退之时才现出真容,人们也总是在青春已逝时方才明白其价值。
我曾经困惑不已:当问题已不再重要,迟到的答案,还有意义吗?
如今,我明白了:追求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加珍贵。
青春,是生命之歌中最具变奏性的旋律,无论是澎湃的江潮,还是静谧的池水,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那些探索、经历与感悟,构成了青春最宝贵的篇章。让我们快乐前行,拥抱每一个泛起涟漪的瞬间,编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指导老师:龙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