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启示录

作者: 朱日进

乒乓启示录0

在众多运动项目中,我最欣赏被誉为“国球”的乒乓。我既叹其刚柔相济的力量美学,也叹其韵致翩翩的灵活善变。

力与韵,是乒乓球的精华所在。想要打败对手,唯有“脚到、手到、心到”,那制胜一球方能从你来我往的相持拉锯中惊天般鹊起,锋芒毕露。

不知其义,则不明其理,我们不妨先谈谈何谓“脚到”。

顾名思义,“脚到”是双脚的落位,是灵动成韵的移动步法。打乒乓球时,一个人的脚步越灵活,站位越准确,就越能在每次击球时达到理想的角度与力度。每当中国乒乓球选手出场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注意到他们腿部肌肉的力量感,这得益于他们为了实现“脚到”所进行的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在不同的接发球战术中,他们的脚步变化让观众眼花缭乱,充满节奏感的脚步在场上如此轻盈,随球而变,充满韵律。

不妨用乒乓球的专业层面来讲述,为何“脚到”如此重要。每一名优秀的乒乓球选手,都需具备三种发球模式:出台、半出台与不出台。它们的区别在于乒乓球在对方球台上的落点。当发球方式为前两者时,球员本身靠近球台的双脚,要迅速后撤至近台位置,等待对手的抢攻。这时,把握节奏就很关键。当对手突然地改变击球方向击向左边时,他需要迅捷地向左横跳,打出反击。与此同时,预判对手下一步可能会想要向右击球,便向右做细微的横跳,以确保身体的重心在球台中间。选手的双脚处于恰当的位置时,还需小跳做垫步,以双脚为轴转动身体,猛地发力击球,局面瞬间就发生了由守转攻的变化,主动权也完成了转换。

脚上的功夫,无疑是乒乓球运动艺术感的体现,是力与韵的相互融合,才使得此运动节奏分明、变化无常。

如要鞭辟入里地谈论乒乓球的看点,则比赛中的力量感最为惊艳。力在于手,体现球风,细节也在于手。想打出好球,手上还须有巧劲。乒乓球相较于书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写好一字,如打好一球。写字时,下笔当有轻重,击球亦然。接球前应考虑球速与对方的站位,如果这一球对手站位近,则要选择力量较大的击球方式,用较大的球速威胁,迫使对手只能退台放高球。面对高球,要有勇有谋,可以用出其不意的短球取胜。放短球时,仅需将球拍横放,轻轻地点到上升球,将球送向对方球台。当然,放短球也如写字收笔,轻收以显自然,以惑对手。

“手到”作为击球的终结一步,仍有更多高端的技术。可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技术都离不开“力”的支持,唯有力,才能使球风彰显,指哪打哪。

综观乒乓球比赛,场上局势常随运动员气势的变化而改变,“心到”是体现这种气势的决定性因素。

气势盛时,运动员的手脚会不自觉地摆出克敌制胜的架势,力与韵结合,脚步灵活,动作舒展,俗语说“越舒展的动作越成功”,乘胜追击便正当时。若气势不盛,则手脚动作极易紊乱,竞技状态低迷,此时心不到,力与韵也不在。

“心到”是心的调整,是比赛时即刻的心理反应。场上能否随机应变,化险为夷,便成了“心到”的印证。

在欣赏乒乓球比赛的同时,我也在体会着人生。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做好一件事,就要打下夯实的基础,即便外部狂风骤雨,也摧毁不了那坚实的地基。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意料不到的困难,韵是克服它们的方法与策略,力是对它们的反击与底气。从容面对,有勇有谋,才能打出精彩纷呈的反击,度过岌岌可危的险境。

把生活融入自己的韵律中,对命运打出有力的一击,这是我所欣赏的乒乓球运动带给我的珍贵启迪。

指导老师:金林墨

上一篇: 此生如韵
下一篇: 游吟诗人的元宇宙之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