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的归来
作者: 廖钗勤她曾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后考入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毕业后回到了母校的讲台……这个心怀教师梦的女孩,坚定不移地从大城市转身,回到家乡守护自己和一群孩子的梦想。
4年前,我们首次采访徐爱婷时,她刚站上讲台不久,踌躇满志,干劲十足。4年后,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她仍然怀着使命感和一股珍贵的韧劲,架起大山学子与大千世界的桥梁。
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我给我教的毕业班学生每人送了一朵“向日葵”。给女生送的是向日葵发卡,给男生送的是向日葵图案的胸针,我希望他们未来向阳而开。他们在这个夏天做出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有的升入大学,有的进入社会。多年后,当他们回想自己的选择时,会带着怎样的表情呢?我不知道。
我想起5年前自己的选择。那时,我在云南师范大学读大四,关于未来的去向,同学们有的打算读研,有的打算留在昆明或去其他大城市发展,只有我一心想回弥渡一中教书。这不是脑子一热的决定,为此,我已经努力了6年。
我至今感恩的是,我遇到了不少对我特别关照的老师。
一位是我的初中老师。高三时我有了手机,给她打电话,她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么多年我终于接到你的电话、听到你的声音了。”那个瞬间给我的震撼非常大。她是那么热忱、有人情味的一位老师,现在已经快50岁了,和学生的关系还是那么亲。我从她身上学到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处模式,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
高二时,班主任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专业能力很强,几乎所有学生都喜欢他。我是班长,他平时对我关照也多。那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我突然不想学习了,一直向老师请假想回家。但老师没有放弃我,努力做我的思想工作,我才决定继续上学。从那时起,我就梦想当一名老师,未来和我的班主任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
高中2年加上大学4年,我不敢松懈。或许命运真的垂青有准备的人。大学临近毕业时,7年没有招过数学老师的弥渡一中放出了一个名额,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保研机会。记得考试当天,我考完后接到了好几位老师的电话,关心我考得怎么样,跟他们说着说着,我自己都哭了起来。我成了我们高中班里唯一回弥渡县工作的人。我也真的和以前的数学老师坐在同一间办公室里,现在有不懂的地方我还会去请教他。
我对学生采取鼓励式教学,每当学生们完成了目标,我就给他们买零食作为奖励,他们越学越有劲。我们班有近一半孩子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出身,长期缺乏关爱。我经常带他们去操场上坐一会儿,靠着栏杆吹吹风,跟他们聊聊学习以外的事,引导他们去规划未来的人生。
第一年教书时,我曾在一个学生面前哭了出来。她想转学到弥渡二中,在那里她的成绩会更靠前,能拿到奖学金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我告诉她:“你去二中,3年拿3000元奖学金,万一因此丧失了一个上好大学的机会,以后的损失可就不是3000元,而是30万元,甚至更多。平台太重要了,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个女孩最后哭着扑到我怀里,决定不转学了。我从不避讳在学生面前讲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身边人的例子让他们更加感同身受。学生们说,我的经历比励志讲座更有力量。
他们亲切地叫我“婷妈”。他们信任我,大学要报考的专业、国家的招生政策,都会来找我商量。他们也在第一时间给我分享高考成绩,说多亏了我,数学考得不错,我听了满是成就感。
在我今年带的毕业班学生里,有个孩子因为身体上有小缺陷,一度在学校受到排挤和嘲笑。我接手这个“问题班级”后,严肃处理了那些欺负他的学生,又给全班上感恩教育课,告诉学生,要先做人,再学习。这个孩子受欺负后一直比较消极,我就给他做心理疏导。今年高考,他考上了本科。他专门找到我,认真地向我鞠了一躬,说谢谢我。从教至今,我送别了200多个学生,这是唯一一个向我90度鞠躬的孩子。
这些时刻,总能激荡起我心中教书育人的情怀。高中时,我在教室的心愿墙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心中有一种使命感驱使着我,为母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教好每一届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人,让他们有能力去承担生活中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