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扑面而来
作者: 许淑瑶 郑璐瑶“我姓周,一个星期的周。”“我姓范,大明星的范。”
“青春痘是一个你无法摆脱的老赖,它就像粘在鞋底的米粒,时间越久它越难缠。”
“她的笑声偶尔是令我生厌的,响度不高却穿透性极强,好似圆规的尖角,刺破我的一纸禅意。但她的笑更多是令我痴迷的,仿佛又让时光回到林徽因笔下的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这些被网友呼作“神仙班级”的课堂视频,出自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抖音账号@语文山水、王杨军老师之手。而在被压缩的短视频之外,是无法被压缩的坎坷、美好和思考。
我从小就不擅长说话,但学习能力还不错,期末还能拿张奖状回家。可上初中后,说话成了一个巨大的障碍——我不会说普通话。最让我难堪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老师给了我在课上分享作文的机会,他指导了我好几次,但我的普通话让他特别受挫,最后班里的一个女生替我朗读了文章。我当时特别难受,第一次意识到说话表达对一个人的影响那么大。这样的糗事不止一件,即便到了高中,我在食堂打饭,阿姨也听不懂我夹杂着浓厚口音的普通话。
大学时,我选了中文系,需要考普通话等级。我发奋练习,达到了我们专业的要求。直到现在成为一名老师,我还在不断地纠正、改进。
很多人是阴差阳错进入教育行当的,但我不是,我好像就是奔着这个来的。我觉得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在所有老师之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语文老师,因为语文学科最容易脱离应试,涉及社会、生活、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
我很幸运,在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小学里,语文老师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授课,很多现在家喻户晓的故事,以前我们农村孩子都不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当时我听得非常入迷。初中语文老师主张快乐教学,应试性的训练比较少,他甚至能用唱歌的方式来演绎古诗词,李煜的《虞美人》我现在还能唱出来。高中语文老师给我们大量时间来阅读、诵读,还精心编了一本古代经典名篇的册子。在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要编出这样的册子非常难。20 年过去了,那本册子已经破烂不堪,字迹也模糊不清,但我一直舍不得丢掉。当时养成的阅读习惯,也让我一辈子受用。
很多人通过短视频看到了我的课堂:生动活泼的作文,自信飞扬的学生。镜头之外亦是如此:我的语文课绝不会沉默。
早在拍摄短视频之前,我就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会事先告诉学生,明天你要发言念作文,你先说一遍给老师听。很多学生起初拘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怎么办呢?我就给他示范,逐字逐句打磨,包括肢体动作的调整。第二天,他在课堂上会很有信心,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如果没有指导,他站起来以后灰溜溜地坐下,心里会非常难受,还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但如果前期我帮他把关,他心里有了底气,同学们的掌声也会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有一次掌声,对他的激励都是无限的。
好的课堂,要结合知识的力量、文学的优雅、青春的美好。所以,在我拍的短视频中,姓氏介绍、桂花诗、肖像描写,都是我很喜欢的。肖像描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当时学生们刚学完《列夫·托尔斯泰》,借鉴了茨威格的笔法,通过与众不同的视角,还原身边同学的样貌。拍摄时,镜头还捕捉到了边上被写的同学的反应,美好的质感扑面而来。
我对一个短视频的打磨时间往往在20小时以上,熬夜是常态。深更半夜,看着屏幕里的学生在笑,我也忍不住嘴角上扬。学生也会写关于亲情、家庭矛盾的作文,有的孩子念的时候眼泪虽然没掉下来,但明显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我一放上背景音乐,自己也泣不成声。这种情绪的共振,让我愿意乐此不疲地将视频剪下去。
视频火了之后,来自网上陌生的叔叔阿姨们的夸赞,让学生们非常开心。有个女生说,多年没联系的姑姑刷到视频之后都打来电话了。我们平时只能给学生颁发一张奖状,但现在他们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有些学生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中间接手了一个初二班级,一个月后班主任对我说,有个原本不爱说话的孩子在镜头中竟然说得那么好,他第一次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
其实,“语文山水”这个词,语文是修饰山水的。我认为语文是呈现美好生活、山水诗意的一种工具。在通往诗意的路上,我和学生经历着悲欢,发现彼此身上的惊喜。前不久,在我已经备课无数遍的讲解《桃花源记》的课堂上,一位学生提出了新的思考。我和学生们领略的千山万水,与武陵人看到的桃花源一样落英缤纷,但这并非黄粱一梦,而被镜头和时间永久地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