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菲尔:“铁塔”和“女神”背后的工程师

作者: 温雅

今年暑假,好多同学应该和我一样,把目光投向了法国巴黎。奥运奖牌是各国体育实力的象征,也是每一位运动员的最高梦想。巴黎奥运会的奖牌别出心裁地用上了埃菲尔铁塔翻新过程中替换下来的金属材料——你可能不知道,埃菲尔铁塔不但会翻新,而且每过7年都会重新涂漆,以保证它呈现出招牌式的铜锈色。这些有趣的小知识,在我13岁参加学校组织的欧洲夏令营时,就听华裔的导游老师介绍过。

当你想到巴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埃菲尔铁塔,它是巴黎乃至法国的标志,是各国游客必到的打卡点,每年接待超700万观光客。但法国人一开始是讨厌埃菲尔铁塔的,他们称其耻辱、可怕且太“美国化”,是一个“毫无用处又令人讨厌的巨型烟囱”。据说作家莫泊桑每天都在埃菲尔铁塔的餐厅吃午饭,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因为那是巴黎唯一看不到它的地方。

为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当时的法国政府决定在巴黎举办1889年世界博览会,并向全球征集建造一座标志性建筑的方案。在众多参选方案中,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脱颖而出,铁塔高300米(不算天线高度),妥妥的当时世界第一高!更重要的是,其他设计大多只是概念图,埃菲尔诚意十足地用了5000多张设计图把整座铁塔如何搭建展现得明明白白,这些珍贵的图纸被保存了下来。

就这样,埃菲尔的铁塔方案被法国政府选中,一个挑战当时人类极限高度的新型建筑将从图纸转移到现实中。你也许很难相信,埃菲尔并非建筑师出身,也从没有建造过一座高塔,但他是经验丰富的桥梁专家和结构工程师,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复合拱和空间桁架结构,让铁塔抵抗住自身重力、风力等考验,始终屹立不倒。

1887年1月,铁塔正式开工建设。工人们冬季每天工作8小时,夏季每天工作13小时,花了2年2个月时间就完工了。工期这么短,是因为除了底部的4只“脚”外,铁塔的所有部件都是在车间里预先制造好,然后运到现场按图组装的。铁塔的1.8万个金属制件都事先编号,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铆钉250万个。整个施工完全依照设计图进行,中途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可见埃菲尔设计之周密、计算之精准。

听导游老师说,埃菲尔的设计灵感和初衷都源自他的妻子。美丽的富家小姐玛格丽特与默默无闻的穷小子埃菲尔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与他携手度过了一段虽艰难却幸福的美好时光。埃菲尔的事业蒸蒸日上,然而32岁的玛格丽特却突然病逝,痛苦万分的他从此终身不娶,并发誓建一座“通天塔”来靠近妻子,向她诉说爱意。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但埃菲尔铁塔的建造确实遇到过很多波折。当时的法国政府囊中羞涩,只出了造塔的一小部分资金,大部分工程款都是埃菲尔将他名下的全部财产抵押给银行才筹集起来的。要不是埃菲尔押上身家,铁塔可能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世博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远渡重洋,在参观后给埃菲尔留言致敬,说他建造了“一个让人敬佩的伟大的现代化工程”。其实,爱迪生的祖国那座著名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埃菲尔的手笔。我们知道,高达46米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47米的雕像基座是美国人自行设计并制作的),为的是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埃菲尔为雕塑设计了中空的内部结构,用30万个铆钉把女神的骨架牢牢地连在一起。

1923年12月27日,91岁的埃菲尔于巴黎逝世,到现在也超过100年了。虽然人们可能不了解这位“铁塔”和“女神”背后的工程师,但他的这两件作品却成了法国和美国的象征,并将一直流传下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