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里的同学们,检查身体啦

作者: 翼狼Elang

动物园里的同学们,检查身体啦0

本文作者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学及动物生理学专业,目前在广州动物园担任志愿者。

人类世界里,大家对体检都不陌生。定期体检能够让我们了解身体的变化,及时发现身上的毛病,对症治疗,同时尽早预防疾病。

但你有没有想过,动物园里那些不会说话、活蹦乱跳的动物,该怎么体检呢?

其实,居住在动物园里的熊猫、猩猩、老虎、大象、狮子、袋鼠、考拉、金丝猴……它们也要像人类一样定期接受体检。通过测量它们的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保育员就可以知道动物们的身体发育是否正常,要不要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有没有必要让它们加大运动量等。

然而,给动物做体检可是一项技术活!保育员需要挖空心思想出许多奇招妙招,才能让动物们乖乖“就范”。

趁你不注意,测量完毕

当我们想要给一只大老虎测肩高、体长时,很难让它乖乖贴着墙站定不动,指不定老虎一巴掌就把你拍到墙上去了。所以聪明的保育员就想了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好办法——在虎笼里的墙上挂上或者画上一个标尺作为参照物。当老虎从标尺旁边经过的时候,我们就给它拍张帅气的照片,回头对着照片上的标尺量一下,就能轻松地测算出老虎的肩高和体长了。同样的方法,对大象、犀牛、长颈鹿这些大块头动物也是相当好使的。

除了测量身高,测量体重也是个难题。对于体型比较大的动物,可以直接在它们的笼舍里安装一个巨大的电子地秤。需要测量体重的时候,就利用食物将它们引诱到地秤上。对体型比较小的动物,可以用普通电子秤或机械秤。但怎么才能让动物们老老实实待在秤上不乱动呢?这还是需要一点小技巧的。对企鹅之类的“吃货”,就要用好吃的小鲜鱼让它们听话地上秤、下秤;对喜欢待在树上的考拉、树懒,因为它们不喜欢直接坐在冷冰冰的秤盘上,为它们提供一截舒适又趁手的树杈,让它们紧紧抱着获得点安全感,它们就能配合保育员的工作了。

抽血,习惯了就好

整个体检过程中,最难办的就是抽血检查了。就算是我们去体检中心抽血,也总会碰上几个被针管吓得嗷嗷叫的人。要是保育员拿着针筒走近动物,就这么莽撞地戳上去,估计被摁在地上打一顿都算是轻的。动物可不像人类,我们就算给它们讲科学道理,它们也听不懂,那该如何是好呢?

你别说,我们还真有“科学道理”可以提供解决的方法。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经过动物科学家反复深入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动物行为训练方法,能让它们逐步熟悉走到指定地点、伸出手或腿、接受酒精消毒、被扎针抽血等采血步骤。这套方法被称作“正向刺激训练”和“习惯化训练”。

“正向刺激训练”的操作方法是:保育员利用响片或者哨子给出一个声音信号,当动物按照保育员的指令走到正确的地方,或是做出我们希望它们做出的动作——比如走到采血小窗旁将手伸出来,或者触碰到某个指示物——的时候,就给它们小零食之类的奖励。通过反复地训练,动物就会建立起“听到声音之后就该做这个动作,完成动作之后就会有吃的”的意识。

而“习惯化训练”指的是,在平时不需要采血的时候,保育员和兽医也会抽出时间跟动物一起“演习”整个采血过程。比如用酒精棉片擦擦手脚,用不带针头的针管戳几下,给采血的部位按摩片刻,让动物一点一点地习惯保育员和兽医的动作。习惯成自然之后,扎针采血对它们来说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常规体检说完了,万一有动物不小心受伤或者生病了,用上述检查手段已经不能很准确地掌握它们的伤情或病况时,又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只能暂时把动物从笼舍中请出来,带到专门的动物医院里,借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了。如果患者的体型太大或者脾气比较暴躁的话,动物园里受过严格训练的兽医还要拿出他们的独门暗器——麻醉吹箭,将大型动物麻倒之后再进行转移。

看到这里,还没有满足你的好奇心?那么下次去动物园时,你可以大胆地问问保育员和兽医,他们在给动物检查身体时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