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
作者: 陆晓彤婴儿、幼儿、儿童、青年、成年、中年、老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称谓。纵然如此,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仍是不同的。世间万物亦是如此,都有属于它们的独一无二的生命旅程——就比如鳗鱼。
鳗鱼的成长过程很“变态”,属于“变态发育”——就像小蝌蚪最终变成了青蛙,鳗鱼小时候和长大后的体态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的生命阶段会有不同的叫法。
鳗鱼的第一个生命阶段是柳叶鳗,听起来很美,因为它长得就像柳树叶子,而且只有几毫米长。接下来,柳叶鳗会变成玻璃鳗。这时它身长六七厘米,就像一根能够扭来扭去的透明玻璃棒。
玻璃鳗喜欢旅行,游两三年时间,它才从大海游到淡水区。玻璃鳗在这里又会变身成黄鳗,不仅长鳍,还有鳞片。它将在淡水里生活好长一段时间,除了每天找食物吃,就是把自己藏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事要干。但它并没有“躺平”,因为它还有明确的“鱼”生目标——繁衍后代。黄鳗的身体里好像装了一个定时器,它在15岁到30岁之间会突然决定繁殖,于是就朝大海游去。
在游回大海的过程中,黄鳗又开始变身,它知道这趟旅程凶险,必须要为此做好准备。它的背部会变成黑色,身体两侧会变成银色,由此变身为银鳗!银鳗的身体更加适应海洋生活,它的眼睛变成蓝色,鳍变得更加有力,而胃却溶解了——也就是说鳗鱼不再吃任何东西了,全靠身体储备的能量活着。鳗鱼游回海洋产下卵后,就完成了自己宏大的一生,谁都找不到它了。
鳗鱼有很多秘密:它到底是在哪里出生的?它如何知道自己该返回海洋?它如何准确地回到出生地进行繁衍?这一系列的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千百年来,许多人都研究过鳗鱼。比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鳗鱼都是从淤泥里诞生的,它们不分雌雄,不产卵,也不交尾。这样荒诞的结论当然不能让人信服。2000多年后,有一个搞科研的年轻人试图挑战亚里士多德,他解剖研究了400多条鳗鱼,但没有找到任何生殖器官,于是他放弃了科研,转入精神分析领域,他就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丹麦海洋生物学家约翰内斯·施密特则用了近20年时间在大西洋上来回搜寻,最后圈出了欧洲鳗鱼的繁殖地——马尾藻海,但这样的成果显然不够精确。
至今人们都无法养殖鳗鱼,它们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永远不愿被人类驯养。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鳗鱼进行独一无二的生命旅行时,到底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