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
作者: 孙元菁
■ 审题指导
作家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的悲剧性实质……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当我们审读“人在异乡”这个题目的时候,不论是准备着手写记叙文还是论述文,都要思考三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身处异乡?”“人在异乡处境如何?”“回不去故乡该怎么办?”
人为什么会身处异乡?在古时,离乡也许是为了投考功名、寻亲访友,也许是因为战乱颠沛、为官迁任;在当下,更多的是因为异地求学、外出打工……一方面,远行让人在闯荡世界中获得生命的新知和快乐,感受世界的开阔和广大。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始终怀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出发—归来—再出发。另一方面,被迫离乡的无奈,又时刻侵蚀着人们脆弱的身心,“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老翁,始终无法回答那句“客从何处来”的笑问。离开,也许有未知和新鲜,或者有无奈和颠沛,然而,人总是免不了离乡。
人在异乡处境如何?材料中的三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几重无奈。“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免不了心生孤寂,感到孤独。“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亲朋无依,萍漂无根,滞留免不了思乡情切,牵挂妻小。“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当初为博取功名,远渡桑乾河,他乡变故乡,只剩对故土之事的怀恋。所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人在他乡的愁绪是避不开的伤。“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回不去的故乡是解不了的痛。异乡人的尴尬处境,永远是融不进的他乡、回不去的故乡。
回不去故乡该怎么办?材料中“自解、自处、自安”六字,给出了一个方向。翻看文学作品里那些身处异乡的文人雅客,滞留青岛的作家老舍在《想北平》中抒写了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在回忆中寻找温暖和慰藉,以解乡思。作家韩少功旅居巴黎的时候,在现代都市的流光溢彩里,深刻思考故土与人在情感上的联系,由此探寻故乡给予异乡人的血脉力量,真正懂得了“游子悲故乡”的情怀。虽身不由己,但故乡是异地之人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也是他乡之愁的一味解药。
作家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一文中,告诉所有失落了故土的远行人,如何去找寻生命的证据,安放精神的家园。叶圣陶的《藕与莼菜》、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都告诉我们食物是异乡客聊以自慰的良方。东坡居士一生坎坷漂泊,在晚年的一首《自题金山画像》中,却以“黄州惠州儋州”归纳总结自己一生的“功业”,可谓真正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山中明月,石涧清泉,遇之得之,不问何处,且赏且安,更是睿智的自处之法。
“异乡”既是一个作文题,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命题。同学们既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体验里思辨,也可以从贤者前辈的人生感悟里寻找破题的灵感。唯有如此,才能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论述文,都能写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