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杉的相处之道
作者: 平恺韵 蒋瑞绮
杉生独木,虬根裂地,气冲苍穹,独木压众树。望杉,看坚毅之志,学风雨不惊,悟人生之道。
初见,看杉的直上云霄,得青云之志。我们感慨,叹它紧抓泥土的执着,惊它破水而出的坚韧,悟它不倾不斜的智慧。看岁月之杉,思历史之词,想那李斯虽初为小吏,但仍志气不灭,终成“千古一相”的沉淀;见青春之杉,思吾辈青年,想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纯粹。看杉,是与杉的初遇。
后来,我便把杉种满了南山。种杉,我浇灌,它散叶;看杉,它摇曳,我欣喜。我见证其冲破与生俱来囹圄的勇气,抖擞其追求阳光的毅力,仰天感慨其生命之坚韧。试想,谁如杉一般心无旁骛?
于是,我便开始学杉。学那“不蔓不枝”的脱俗,学那拼尽全力向上的追求,学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坚守,学那“粉骨碎身浑不怕”的勇气,那是“修身养性”,更是“君子慎独”。学无止境,此时,杉便是我的导师。我听风吹过的婆娑,听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听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风带来杉的话语,这是自然的馈赠。而此时,杉已不是杉,我已不是我——杉就是我,我就是杉。我与杉共生同长。我若立于雄山之巅,便一览天下,直达青云;我若长于山阴,存于屋后,便向死而生,或栖身于黑暗,期盼有朝一日重获光与自由。我从不见树鳞脱落,因为我从不回头;我从不动摇,因为我遒劲扎根。
与杉的相处之道看似如此简单,但人类总是贪婪的。有一天,我们想要征服杉。南山的杉早已在声声劈裂中殆尽,风中传来的只有阵阵杉哭。杉也许从未想到,尽管直率、坚韧,还是逃不过人类的欲望。坐在南山上,望着一片荒芜,才惊觉,如今我的内心也是一片荒芜。
人类想征服自然,想成为自然,但却忘了,我们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我们,永远都无法征服自己。我们不忍,杉的丧钟敲响全球;我们不忍,生命的流逝近在眼前。于是,我们在全国高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在全球推进绿色发展道路。吾辈青年,中华之青年,不愿看到世界最后一棵杉在风中凌乱,只愿它的肃穆、宁静仍能给予一代又一代人力量。与其征服,不如回到初见,再看一看杉,学一学杉,然后成为杉,感受生命之伟岸、精神之永驻。
我见“青杉”如见君,君若见“杉”亦如是。你我与杉相遇、相伴、共生,这便是相处之道。
指导老师:朱瑜冬
■ 教师点评
作者选择了“万能之木”——杉作为对象,在日常所遇中展示新体悟、深思考。文章不停留于主观上感受到的杉木精神,而是在看杉、种杉、学杉、合于杉的过程中阐述“共生”之道。“种杉,我浇灌,它散叶;看杉,它摇曳,我欣喜”,描绘出了人与植物亲密相融的理想之境,令人向往。除了切题之外,本文还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文章合为时而作”,本文符合当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另外,文章语言表达的精练和优美也是一大特点,值得学习。本文初稿由平恺韵完成,经课堂讨论后,与同学蒋瑞琦共同完成修改。
■ 素材积累
名句类:
1.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2.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宋·李清照《双调忆王孙·赏荷》
3. 月亮掉入了烟囱,夜晚的乡村在汹涌麦浪中微微倾斜。
——[美]乌利·舒利瓦茨《黎明》
4.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我们将其砍伐造纸,以在上面记下自己的无知弱智。
——[黎巴嫩]纪伯伦《沙与沫》
5.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法]雨果
6.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德]恩格斯
■ 知识类:
1. 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法——田律
我国历朝历代都曾立下严苛的环保法度,相传,早在3100多年前的周朝就推出了具有环保思想的《伐崇令》。不仅如此,早在上古时期,还出现了最早的管理山川林泽的部门——虞,而说到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环保法,必须要说一说秦简十八律中的《田律》。
1975年12月,我国考古学家在湖北云梦县挖掘出一座秦代的千年古墓,在第11号墓出土的大量秦简中,发现了一部《田律》,这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环保法。
《田律》中,除前代要求的春天禁止乱砍滥伐之外,还有好几条环境保护要求,其中有两条很新鲜:一是要求不可阻塞河堤,即“毋敢……雍堤水”;二是要求不到夏天,禁止焚烧处理草灰当肥料,即“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敢夜草为灰”这一条规定,对保护空气很有功效,能够防止环境污染,减少雾霾的危害。《田律》中这种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体现了古代“以时禁发”的原则,是先秦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生态学思想和各种保护生物资源理论的法律实践。
2.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共产党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首次写入党章,并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国家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必将引领着中国的发展迈向新境界。美丽中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3. 动物界的和谐共生
两种动物都以和对方合作作为自己生存的前提,以和对方和谐相处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并以此缔结并创造双赢的局面。比如,海葵和螃蟹:海葵附在螃蟹躯体上以增加猎食机会,而螃蟹也因此得以分享海葵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