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

作者: 钟峰华

容忍0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胡适曾说,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但也有人说,一味地忍让,你就要受制于人,何谈自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在高考中常见的关系思辨类命题作文题。要求考生紧扣“宽容(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说理。重在引导考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德”以“树人”。

在审题过程中,考生首先要抓住“宽容”与“自由”这两个关键词,其次要注意胡适与另一方相对立的观点。

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胡适“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的真正内涵,同时要理解“一味地忍让,你就要受制于人,何谈自由”与胡适观点的区别。

胡适的观点主要针对的是人的思想(想法),强调我们要对他人的思想言论等持宽容的态度,如此才能让他人有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同时也让自己有表达思想的自由,即我们常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曾对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提出异议,胡适认为这是非常武断的、很不容忍的态度。他认为,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绝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而“一味地忍让,你就要受制于人,何谈自由”这一观点,则主要指行为上而非思想上的忍让、受制与不自由。行为层面的忍让与自由是有边界的,别人如果在行为上侵犯了你,你大可不必忍气吞声、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要用法律武器捍卫你的权利与自由。

有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它们大多关乎不同层面,我们不能在同一层面简单粗暴地认为“此是而彼非”,这是考生在进行辨析时需特别注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辩证简单地理解为各有对错的“一分为二”,比如这道题,不少考生的观点是我们要倡导“适度的宽容”,这其实并不是辩证,而是一种折中主义。

如果考生不能正确理解“宽容”,表达出“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我们不要宽容,而要复仇(抗争、亮剑)”之类的观点,则其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可能忽略了法律这一武器,是危险的。

另外,因为这是一道关系型命题,如果脱离了“自由”谈“宽容”,或者只谈“自由”不谈“宽容”,均属于偏离题意,很可能会导致不及格。还有,考生需注意材料下面的一句话“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这实际上已经规定了命题的议论性文体,如果考生写的是叙事性文体,也可能会导致不及格。

综上所述,本次命题的最佳立意应该是论证胡适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要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重在追问“为什么”。当然,这一观点阐述的是“什么意思”,也需要考生分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