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成英雄
作者: 洪希佳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有人说这是弱者的妥协,也有人说这是强者的宣言。然而生活并非小说,强者与弱者的定义也从来不是脸谱化的。万事万物于方寸天地间,总是各有各的强弱,各有各的乾坤。
何谓强?是名列前茅的成绩、压人一头的技艺,抑或是斐然的成就?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都不难发现,“强”与“弱”并不是绝对的。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是能力超群的“强者”,也难免会遭遇技不如人的尴尬;在某个领域一枝独秀的大师,在另一领域也可能成为“弱者”。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曾被称为“最没有天赋的诺奖获得者”。有限的学历,薪水微薄的工作,前半生碌碌无为的生活,让他被人们普遍定义为失败者。田中耕一在获奖采访中坦然承认了自己天赋上的不足,表示是对长期工作的熟悉和不断的尝试才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是这样一个不管从学历、智力还是社会地位来评判都绝非是被大众认可的“强者”的人,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最终获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谁又能说他不是真正的强者呢?
强与弱的界限并不泾渭分明,采用不同的判断方式和评判标准,强者与弱者的定义也会随之转换。换言之,我们给出的标准是什么,强者就是什么;我们定义的强者是怎样的,强者便是怎样的。所谓的强弱不过是由大多数人的共识所决定的。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说强弱的评判没有硬性标准,那么强弱的意义何在呢?我们又该如何定义自身的价值,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呢?其实强弱判定标准的灵活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强者价值的忽视和模糊,自我价值的实现依然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只不过我们不再拘泥于虚名,不再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自身的价值。
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地磨砺自身,绽放属于自己颜色的烟火,同样是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强者。敢于直面平凡与平庸,不断地与自己的弱点斗争,在砥砺前行中不断突破极限,成为自己心中的大英雄,便是真正的强者。
我不愿成为谁的附庸,也不愿成为某条河的支流,我更愿成为顷刻的滂沱。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
指导老师:董启临
■ 教师点评
作者开篇从“强”“弱”的辩证关系入题,点明了二者的相对性,从而引出下文对“何谓强”的探究。在紧扣材料给出的二元辩证对象的基础上,作者深入挖掘了辩证对象的内在含义,在赋予“强”“弱”新含义的同时,也回应了题中所给材料关于“什么才是真的强/弱”的思考,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清楚。在阐述强弱评判的不确定性过程中,结合田中耕一的经历来分析论证“即便是能力超群的‘强者’,也难免会遭遇技不如人的尴尬;在某个领域一枝独秀的大师,在另一领域也可能成为‘弱者’”的观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最后,作者把这一认识概括为真正的强者就是要“敢于直面平凡与平庸,不断地与自己的弱点斗争”,升华了认识,也将材料中原本对强弱思辨关系的抽象认识转变为对普通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
■ 素材积累
名句类:
1. 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庄子·内篇·齐物论》
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 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
——[美]爱默生
4.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德]叔本华
知识类:
1. 猎豹与瞪羚
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全速奔跑的猎豹,时速可以超过110千米。但是它全速奔跑的时候,身体瞬间就会产生40多摄氏度的高温。所以,在全速奔跑300米后,猎豹必须慢下来,否则就会虚脱。
瞪羚是猎豹的猎物,它的速度没有猎豹快,却能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奔跑1个多小时。而且,在躲避猎豹追逐的时候,瞪羚可以突然来几个变向,然后在猎豹喘着粗气无奈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2. 猴子死亡之谜
澳大利亚动物学家戴维森一直研究猴子的生活习性。一次,他来到亚马孙河流域,将两只猴子带了回去,分别关进两个笼子里,每天精心喂养,并随时观察它们。一年后,一只猴子健健康康的,另一只却不幸死掉了。戴维森百思不得其解,按一般人的认知,如果两只猴子必须死掉一只的话,死掉的应该是那只瘦小羸弱的猴子。但结果恰恰相反。后来,戴维森又让人从亚马孙河流域带来一只更大更健壮的猴子,然而这只猴子却死得更快,仅半年时间就一命归西了,倒是那只瘦小的猴子依然健在。戴维森坐不住了,他再次来到亚马孙河流域,这次他索性住在了猴子非常多的巴西。经过半年多的观察研究,他终于弄清楚了被关进笼子的健康大猴子必死的原因。原来,凡是体大健壮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接受,也乐于和其他猴子在一起。一旦有空,它就在猴群中来往穿梭,还能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这样的猴子最怕被孤立,一旦被关进笼子失去自由,往往活不过一年。那些瘦小的猴子则不然,没有同类愿意搭理它们,它们久受孤立,也就学会了独立,或者说适应了被孤立,被关在笼子里丝毫影响不了其生活质量,且吃的食物不愁,反而会变得健壮。
新闻案例类:
华为的自主研发之路
华为在1987年创立时,起点非常低。任正非当时处于人生低谷。华为最初是由5位合伙人共同出资2万元成立的,没有任何资本、背景和人才的支持。为了生存,华为只能“打游击战”,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华为在创立初期,通过代理单位用小型交换机踏入了通信制造行业。尽管最初没有技术、人才和背景,但华为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开发出了第一款产品BH01型交换机,这是从国营企业购买散件进行组装的。后来,任正非意识到,自主研发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他坚决推行“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变革战略,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致力于技术创新,形成了高效、创新和可持续的研发模式。同时,华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发展中国家中逐渐树立起可靠的技术形象。在发展过程中,华为逐渐走向全球,通过与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合作,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战略指导。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如今,华为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