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夜
作者: 树知许
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从小到大上过的各种兴趣班,都是妈妈口中“花钱打水漂”的存在。面对学习,我就像一只愤怒的小鸟,莽撞地冲过去,却撞不到一头猪。从试卷上冰冷的分数中,我感觉到了一阵悲伤的浪潮袭来。不知道是沾了雨水还是眼泪,我的翅膀变得湿漉漉、沉甸甸的,我好像飞不动了。
在我刚进入初中最迷茫的时候,教英语的王老师出现在了我的身边。她有着一头微卷的长发与温柔的眉眼,平时和和气气的,督促起学生的学习时却一点也不马虎。在她有条理的课程安排下,我渐渐剥去了名为“懒惰”的外壳,坚持每天听英语、背英语单词、复习英语词组、预习英语课文。我最喜欢的是每节英语课的前5分钟,王老师会用电脑给我们放英语课文音频或英语短片。
渐渐地,英语课文我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下来,可以不翻书就默默跟读。至于英语短片,虽然我不能马上听懂在讲什么,需要借助屏幕上的字幕才能反应过来,但是我感觉自己接触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通过课上的努力和课后的积累,我慢慢提高了英语水平,终于在升初二前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分数。
我渴望证明,即便是一只笨鸟,我也要做一只努力、勇敢、跌跌撞撞地向前飞翔的笨鸟。
可是好景不长,初二的第一次英语考试,我没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同时,刚刚接触物理的我虽然给自己设了一个宽泛的成绩范围,却还是考出了一个自己没法接受的分数。
有了多次失望的经历,妈妈已不像从前那样强求我学会不同的技能,或是取得优秀的成绩,她换了一种“放养”式的育儿模式。但我在向妈妈传达班级要开家长会时,还是会感到深深的不安和羞耻,害怕自己的成绩在班里被作为典型来分析。
家长会在周五晚上召开,妈妈提前吃完饭和我告别,我坐在饭桌前颇有些难以下咽。我用筷子夹起一片肉,沉默地咀嚼,脑袋里却疯狂地响着警报:“怎么办,怎么办?我考得那么差!”
食不知味地吃完晚饭,我打开电脑看《第十二夜》,试图在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的同时学习英语,培养语感。看了一会儿影片,我又忍不住走神了,浑浑噩噩地看了一半的故事却不知所云。无奈之下,我去网页上搜索了一下《第十二夜》的相关知识。
原来,《第十二夜》得名于西方的传统节日,后来演变成一个狂欢作乐的日子。有网友评价:“这样的剧名,或许暗示着一个脱离现实的嘉年华世界,任何离奇的事件都不需要合理的解释,所有不合常理的结局都可以成立。”
联想到考试和家长会,我无奈地关掉了电脑,不再强迫自己读课文。我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很多想法在脑袋里冒泡泡:成绩好对我来说就好像在第十二夜里实现一个梦想。现在,我该从这个梦里醒来了。
手表“嘀嘀嗒嗒”的声音和我的心跳好像要重合在一起,我紧张地等待妈妈回来,等着等着,不小心就睡着了。唤醒我的是妈妈温柔的声音和夜宵的香味,我坐在床沿片刻,给大脑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起身走向厨房。
我“吸溜吸溜”地吃着细粉,妈妈忽地开口打破沉默,语调中透露出她心中的雀跃:“今天晚上家长会,英语老师特地表扬了你,她说你初一一年进步很大。虽然这次考试你没发挥好,但是可以好好反思,调整回良好的状态。其他学科有问题也没关系,可以慢慢来,不懂的问题多请教老师。你们王老师对你可有信心了,她说你这么努力,未来肯定会很出色的,妈妈也相信你!”
我猛地喝了一口汤,汤的温度和妈妈的话将无尽温暖一起传到我的心底。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捧着一本练习册去找王老师。
其实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盯着王老师的眼睛,扭扭捏捏地问出我的本意:“老师,昨天我妈妈回来和我说了,你真的相信我可以吗?”
“当然了!越努力,越幸运哦!”王老师俏皮地冲我眨眨眼,我在她满含笑意的眼睛里看见了会发光的自己。
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问完想问的题目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了座位上。
后来,不知是不是受《第十二夜》的影响,我喜欢把自己的人生比作剧本,将汗水和泪水当成写剧本的墨水。每当我失意沮丧想要惧难而退时,王老师的话就像剧本里的旁白一样沉稳出现。于是,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努力可以将不可能改写成可能,将第十二夜做的梦变成美好的现实。我逐渐相信笨鸟先飞的道理,也相信自己可以飞到那个想要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