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见天地,尺水兴波澜
写作营技巧
学写小小说,可以拓宽高中语文写作的空间,也可以以写作实践为途径提升小说鉴赏能力。学写小小说,就是以其『化大为小』『小中见大』等艺术表现手法,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一个理念等演绎成栩栩如生的人或事,引导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去领悟。
立意:“方寸”见天地
学写小小说,首先要确定立意。小小说的立意取决于作者对生活中的“小说元素 ”的撷取和加工。生活中的“小说元素”,可以是特点鲜明的人物、印象深刻的事情、观察到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是一种想法、一种观念,甚至可以是一个视觉形象。比如在莫泊桑的小小说《逗乐》中,提取了“我和朋友之间开玩笑”这件事情。作者借助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我”与朋友在开玩笑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警惕,以至于那些玩笑都成了“我”内心后怕的来源。正是在那样“高度的欢乐”中,“我”开始变得敏感,玩笑也转化为恐惧,连同真实世界中人内心的“异化”一起浮现在读者眼前。又如在卡夫卡的小小说《骑桶者》中,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跟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提着桶去借,而是骑着桶去借,结局当然是不但没有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用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卡夫卡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冷幽默处理,表现了他一贯的小说风格——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生活中的“小说元素”,或让人感动,或令人开怀,或发人深省……要靠我们自己用心去发现、收集、记录。
小小说是以“方寸”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小说的立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往往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能让读者从个人的生命体验中找到一丝熟悉的味道,又超越其生命体验。
要找到“小小说的立意”,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并深化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认知。关注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环境或事件,将它们提取出来,并进行适当的想象和加工,使其形象化、典型化,以反映生活,突出其深远的立意。
技巧:“尺水”兴波澜
在确定“小小说的立意”之后,可思考如何在“尺水”的小小说之中兴起波澜。让我们回顾本单元学过的小说,去探求小说的写作技巧。《大卫·科波菲尔》通过童年大卫这一儿童视角,展现工业革命时期急剧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简洁客观、含而不露的叙事风格可供我们模仿;《复活》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揣摩和准确表达极好地印证了“文学作品应当从心进去,而非从脑进去”这句话,对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起着指导作用;《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摇曳多姿的语言,令读者跃跃欲试。
具体地说,作为高中生,在学写小小说时,可在写作技巧的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1. 巧妙设置悬念。小小说中的悬念,是指读者迫切想要获知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但又求而不得的期待心理。巧妙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继续阅读下去。设置悬念时,要“悬而未决”并“留下线索”。“悬而未决”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实现,在写作中故意透露一部分信息,以引起读者的好奇。“留下线索”则要求在创作时充分而准确地揣度读者的心理期待,必要的时候可以反常规、反逻辑,以打破读者的惯性思维。
2. 精心写好结尾。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境界。好的结尾常寓有深意,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好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欧·亨利式”结尾是颇受读者欢迎的小小说结尾方式,出人意料,寓意深刻,具有启示性。此外,解决矛盾、解开悬念的结尾同样令人叫好。
3. 传神刻画人物。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立意的主要载体。优秀的小小说往往离不开对典型人物的传神刻画。那么,如何传神地刻画人物呢?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方面来写,努力表现其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同时,抓住传神的细节,往往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 用心锤炼语言。小小说的语言,追求达意、简洁和个性化。达意指的是尽量让精炼的词语表达意思;简洁是指删繁就简,惜墨如金,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个性化则是“务去陈言”,不落窠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形成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