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0

未来,如同被放置在水晶球里,凑近仔细看,它仍罩着一层光芒,看不清楚里面的底细。大学三位一体面试的根本要求是,想清楚自己要来大学做什么。我力不从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体是什么,想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但周边的人仿佛不这么想,大家总觉得到我们这个年纪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我最近很苦恼,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必须得选择人生的方向了吗?人生的方向,或者说职业规划,必须得决定好了吗?

一个渴望顺其自然的高中生

夏妍婧 南京大学研究生 ——

仅仅依靠10余年的单薄经验就去决定未来漫长的人生方向,对当下的你来说实在是一个太严峻、太重大的课题!在我23年的人生旅途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也无法做出抉择,只是随波逐流地悠游散步。放下目的性之后,我的确学会了去享受生活中那些不期而遇的“小确幸”。但当毕业这样的现实问题来势汹汹时,一向在人生规划上慢半拍的我难免受到了一些生活重压的无情拍打:于就业,我没有积累太多实习经验;于保研,我也没有漂亮的绩点。最后,我只好在形势所迫下选择了考研这样背水一战的方式。如果在过去的大学4年里,我能够尽量去捏紧实习、绩点、奖学金这些能够在未来兑换入场资格的筹码,去尝试更多体验来及早确定自己的心之所向,或许我也就不会陷入这样的被动局面了。

顺其自然不等于消极被动,随遇而安也不是原地躺平。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漫无目的地奔跑一阵,但不要停止奔跑。为了未来可能涌现的机会及可能产生的梦想,还是要积蓄力量,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权。

应 悦 三亚大学 ——

我理解你的困扰,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拥有怎样的未来,仿佛只要顺着父母的心意往前走,就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但上了大学之后,我才发现“职业规划”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式的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当我们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时,抱着学习的心态不断尝试理解并接受新事物,远比挖空心思做出具体规划更重要。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就放下对未来的焦虑,从自身兴趣出发,例如我爱好文学创作,就尝试为自己制订不同的练笔计划,不断投身于课外活动和实习实践之中,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在我看来,职业规划不应成为衡量我们现阶段做出的人生选择是否正确的价值标准,更不应成为我们在不同阶段探索自我可能性的某种束缚。它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在我们迷茫时,为我们提供不同可能性的指引。

林清灵 浙江工业大学 ——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马云的话,有一段时间在网上热传。不管实现与否,我们都要先有梦想。如果梦想听起来太遥远,那我们可以称之为目标。我的人生目标就来自我身边的一个姐姐。高中的时候,我数学很薄弱,妈妈请了这个姐姐来给我补习。后来,我听说了姐姐的故事。她的爸爸是开出租车的,哥哥是一个残障人士,高中3年她都是靠周围人的资助上学的。后来她想读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却没考上,但她没有放弃,在家里条件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她宁可去找各种兼职赚钱,也要坚持再考一年。想去自己向往的城市生活,想去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读书,这也是梦想。至于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实在还没有规划的话,就先把精力花在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事情上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