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过敏”体质

我觉得自己有点倒霉。那天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吐槽班主任,我也跟着附和了几声,结果班主任正好从我身边经过……

自此,我的“命运”骨折了。上课,班主任提问的时候,我坐得特别直,投给他无数渴望的小眼神,想“将功补过”,但他叫了我周围一圈的同学,唯独没有叫我;月考的成绩明明都是差不多的,但老师偏偏要把我的试卷拿出来作为错题分析……

我就是那么敏感!总是对别人的语言、动作耿耿于怀,试图去寻找他们看我不顺眼的原因,有时候为了让自己舒服,甚至会主动帮他们找理由。但我又觉得特别不甘心,如果他们真的讨厌我,我为什么要帮他们解释!

我总会陷入这样不安的情绪,如此容易“过敏”的我该怎么办?

一个深受“过敏”困扰的中学生

傅白雪 南京师范大学 ——

当我鼓起勇气去找我在意的人沟通以后,令人意外的是,她们对我根本没有什么看法:因为风的缘故不小心把门关得重了一点;因为学业上的烦恼有时话会变得少了一点……而之前,我却将这些因素无限放大并归咎于自己,从而误解了他人,也影响了自己。所以,当我们有这种不确定的情绪时,可以主动一点去和对方交流沟通,但是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恰当的方式,而不是变成质问和吵架。大胆一点,生活会因沟通变得更美好。

李佳莹 浙江工商大学 ——

敏感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成为我们更细致地观察世界的工具,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和自己。当你觉得自己“过敏”、钻牛角尖的时候,尝试问问自己:“我有办法解决吗?”或者找信任的朋友聊聊,切实地去解决让你敏感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敏感事件进行总结,哪些情况是自己真的想多了,用什么办法可以帮自己释放压力,从而缓解自己的情绪,以便以后可以积极地应对此类情况。

张玲婷 日本立命馆大学 ——

非常理解你的困扰,抱抱,同道中人!我的经验告诉我,有时候,是我们的思维定式影响了我们。比如“呵呵”这个网络聊天词在早年间流行时代表积极正向的笑声,但如今青少年通常使用“呵呵”表达嘲讽之意。在一次微信聊天中我收到了一个阿姨发来的“呵呵”。我的惯性反应是:“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我没有错啊,为什么会被讽刺呢?”忍不住去猜想,陷入无端的委屈。后来,我向那位阿姨表达了我被“呵呵”吓了一跳的心理,结果收到了非常善意的解释。

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不直接沟通而无端猜测,只会伤神费力又得不到正确答案。不妨向对方坦承“我受伤了”,由此打开话题,如果对方是善良且在意你的人,一定不会对你的感受无动于衷。

应 悦 三亚学院 ——

把握机会展现自己,比如试着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让老师看到你的闪光点。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不要总想着老师给我们机会,我们也得多给老师机会。毕竟老师的眼神要“辐射”到那么多同学,除非老师“散光”,不然真的好难哦!真正舒服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如果我们想要维护一段关系,学会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一段感情的亲密与疏远,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世界没那么复杂,敏感的人更要关注自己。

上一篇: 南飞燕
下一篇: 脑袋上长了一根天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