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本功之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 俞莎
沙龙现场1 体会语言的魅力
同学们翘首以盼的“作文沙龙”又来了。俞老师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起了故事:
早春,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盲人在乞讨,身边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都看不见!”路过的人视而不见,没人愿意解囊帮助他,所以他面前的盒子一直空空如也。一位诗人路过,看到这一幕,便将盲人牌子上的话修改为:“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很快,乞讨者收获丰厚。
看着同学们质疑的表情,俞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乞讨者前后不同的结果,原因是什么?”
一向善于思考的章舒源回答:“乞讨者原来牌子上的那句话,感觉充满了抱怨,难以让人产生同情,更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王子煦也发表自己的看法:“诗人修改后的那句话透露出浓浓的伤感和无奈。春天到了,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一片美好的景象,可是盲人却什么都看不见。前后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心生怜悯,也愿意伸出援手,给予这位不幸的人一点温暖。”
俞老师:“说得真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就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写作中,用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要注意人物说话的内容和方式。”
沙龙现场2 了解语言描写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看语言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先来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人物对话,分析这些语言描写的作用。”俞老师边打开语文书边说。
陈艺培高高地举起了手,说:“‘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我觉得小猫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希望老屋等一个晚上。”
陈羽婷补充道:“我觉得小猫的语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体现老屋的品质做了铺垫。”
俞老师点头微笑道:“回答得不错!这就是语言描写的第一个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陈禹诺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几天’‘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这些是老屋说过的话,从中可以体会到老屋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语文课代表小敏也积极发言:“老师,我觉得这应该是语言描写的又一个作用——突出人物品质。”
俞老师总结:“没错,通过一个人说的话,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比如,在《一块奶酪》中,当小蚂蚁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受处罚。’简短的一句话,突出了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严守纪律。同学们继续想一想,通过语言描写,我们还能发现什么?”
寿雨彬若有所思,赶快举手发言:“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这个人内心的想法。‘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干的……’,从这个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紧张和慌乱。”
俞老师一脸欣慰地说道:“同学们真棒!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语言描写语言,来突出人物品质,体现人物内心感受。我们要不要现在就试试?”
“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沙龙现场3 语言描写小练笔
俞老师说道:“请你用一段语言描写来展现妈妈对你的爱。”
大约过了十分钟,俞老师选出一个习作片段,投到大屏幕上。
“妈妈,您都被热油烫了,还说不疼。有一次,我被热水溅了一下,还疼了好几天呢!您跟我说过,说谎的人鼻子会变长,为什么您也说谎?”我心疼地问妈妈。
妈妈笑着对我说:“因为妈妈爱你,不想让你担心啊!”
俞老师请同学们点评一下这组对话。
吴怡琳说:“这组语言描写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从中,我能体会到孩子对妈妈的关心和妈妈对孩子的爱。”
“的确如此。”俞老师继续说道,“如果让你们描写身边具有美好品质的同学,你们会怎么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现?”
很快,夏玥就为大家朗读她的小练笔:
大扫除后,俞老师说:“大家把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回想一下刚才的劳动场面,你觉得谁可以被评为‘劳动小能手’呢?”
贝贝第一个站起来说:“我觉得晨晨可以被评为‘劳动小能手’。首先,他打扫有顺序。我看到他先把自己课桌上的东西整理到抽屉里,这样就不会给打扫的同学添麻烦。然后他左手拿簸箕,右手拿扫把,地上的垃圾乖乖被扫到了簸箕里。拖地时,他先去把拖把洗干净,再拖地。拖一会儿就去洗一洗,再回来拖地。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一把小牙刷。他用小牙刷刷特别脏的地方。他打扫得最干净!”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
俞老师问大家:“你们为什么鼓掌?”
赵紫萱说:“我为夏玥鼓掌,因为她的语言描写有条有理,展现出晨晨热爱劳动、做事认真负责的美好品质。”
王镝尧说:“我为贝贝鼓掌,因为这段话虽然是在夸晨晨,但是贝贝善于发现同学的闪光点,以及有集体荣誉感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俞老师也鼓起了掌,说:“同学们都很棒。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积累身边人说过的有特点、有代表性的话。写作时,学会通过语言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品质、展现人物内心感受。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出生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