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笔下的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草虽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在清风中轻轻摇曳的身姿,也自成一道风景,是诗人笔下常见的美景。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读王维的诗,仿佛在欣赏一幅山水画,你也许不一定懂他的写作技巧,却能被他所描绘的意境所感染。
本诗虽为送别之作,却并没有强调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写自己期待春草明年青绿之时,与故人再次重逢,感情深厚真挚,耐人寻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韩愈流传最广的一首,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首。尤其是这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了初春小草沾雨后朦眬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以景衬情。石阶之上,春草青绿,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然而诗人此时想到了三国名臣诸葛亮出师未捷却溘然长逝,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种惆怅之情。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同样是写春草和黄鹂,与杜甫的《蜀相》相比,这首诗更显诗人内心的恬静与平淡。诗人偏爱这溪涧旁自由生长的春草,喜欢听黄鹂在树梢之上快乐的歌唱。读之,仿佛和诗人一同进入了幽静的山林之中,暂时忘却了尘世中的种种烦恼。
登池上楼(节选)
〔南北朝〕谢灵运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身为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的诗用词多清丽,意境多唯美,这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是他流传度最广的一句诗。以自然清新的文字,选取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画面:池塘之中不知不觉春草丛生,垂柳之上鸟儿的鸣叫声也忽然变了。三言两语便将春景之变描绘得如行云流水一般顺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虽为豪放派的门面担当之一,却也有不少关于山水田园的诗词,比如这首《清平乐·村居》。本词中辛弃疾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和谐的五口之家在乡村生活的剪影。
仅说这一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用的虽是寻常之语,但文字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将春日之景浓缩到这溪涧旁的青草之中。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流传最广的《岳阳楼记》《渔家傲》以及这首《苏幕遮·怀旧》,皆为伤感之作。在这首词中,诗人连用多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夕阳美景:
黄叶满地,已是深秋。斜阳映照之下,到处都是一片凄清之色。此时的诗人身为羁旅之客,独自饮酒,自然加倍思念故乡的山水与亲人。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几乎都在“入世”和“退隐”之间苦苦挣扎,在家庭与党派之间备受煎熬,在自我的坚守与生存的妥协间辗转反侧。
“天意怜幽草”,说的是上天到底是眷顾幽草的,久经风雨后,它终于还是迎来了晴天。就像他自己,在仕途之中苦苦挣扎,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故而诗人会说,“人间重晚晴”,对他而言,这种美好的晴天,是极其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