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你的骄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

作者: 李钊

《我想成为你的骄傲》: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0

儿童文学是从作家心底生长出来的,往往隐藏着心灵最深处的愿望,这份愿望既是作家过往的“小情结”,也是儿童当下的“小秘密”。

青年作家陈伟军创作的《我想成为你的骄傲》是一部反映儿童心灵困境和成长烦恼的小说。作品将关注点放在看似普通却又不一般的孩子身上,他们不是特殊儿童群体,也没有非凡的成长经历,生活里乖巧、懂事,学习上成绩普通,看似平凡无奇。但他们却又不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写作、绘画等领域有着过人的天赋。他们很需要关注却常被旁人忽视,很需要认同却常常陷入自我否定。

本书用一连串温暖又贴心的故事,将人们的目光拉回到“普通孩子”身上,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孩子们远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加“与众不同”,对关注与认可的需求比我们所给予的更多。当我们走进儿童的深层生命世界,会发现每一个普通孩子都应该是父母的骄傲,这正是儿童文学的烛光应当照耀的地方。

小说情节大多是虚构的,可处处都有生活的影子。《我想成为你的骄傲》就像一面镜子,从亲子关系、教育成长、心理健康等不同视角,牵引着我们照见孩子的此时此刻和自己的过往曾经。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大多少不了“别人家孩子”的参与,小主人公黎小北就时常被拿来与他的双胞胎弟弟黎小东比较。

黎小东是学校里耀眼的“明星”,学习成绩优异,早早得到了名校的邀请,是黎小北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超越的。黎小北很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可固执的父亲无法接受他的“不一样”,在无所不在的“比较压力”下,他无助又苦恼,甚至一度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中。然而,他从未向压力屈服,也从未放弃梦想,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偶像的鼓励下,他的作品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实现了心灵的成长、自我价值的认同。

书中的故事浸透着自我接纳与被接纳的哲思,对优秀和不优秀的辩证,这一切既来源于作者作为一名老师和父亲的观察和思考,也源于作者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望和总结,以及心中的“小情结”。作者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进了人物角色的小说里,从小时候被嘲笑的梦想,到加入中国作协、出版第十一部长篇小说,曾经小小的梦想终于结出了大大的果实。

莫言认为,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既适合儿童看,也适合成人看。在《我想成为你的骄傲》中,作者以儿童视角展开叙述和思考,以清晰精巧的结构、温暖清新的语言让故事随着黎小北成长的脚步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也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书中,作者以黎小北的心灵成长牵引着我们的目光,在轻柔舒缓的故事讲述中帮助孩子和父母一同实现成长。

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都无法摆脱“社会比较”的怪圈,书中的各色人物也常被我们列入比较清单。黎小北的父亲是书中的关键人物,黎小北心里前期的压力之源和后期的力量之源大多来自他。每位父亲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然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常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

黎小北的父亲不能接受他的“不一样”,因而很少给予他肯定,甚至忽视他的写作梦想,反而逼着他去参加不擅长的学科竞赛。这使得黎小北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难以自我接纳。与之相反的是,黎小北好朋友的父亲接受了孩子学习上的不足,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和快乐,让他可以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描绘出心中多彩缤纷的世界。

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年纪,最快乐的年纪,可黎小北的“心理困境”应该让社会和成人反思: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气质,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当孩子们心里蒙上灰尘时,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和擦亮自己,让他们有自信去追逐梦想。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作者在书中创设理想条件,设置迂回崎岖,最终用黎小北文学梦想的实现,以及父亲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声真诚的“对不起”,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父母和老师的成长。

诚如陈伟军在该书扉页上所说:“夜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将闪耀,正如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父母的骄傲。”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颜色,而我们应该用心去尊重和呵护他们的“不一样”,让每一个孩子都活出自己的样子,绽放出他们独特的光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