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村庄 写实人生

作者: 张洪

乡野村庄 写实人生0

辽宁美术出版社编选文人影像系列推出了韩少功、苏童、赵奇诸位主角,让文艺界名家的生活图景涌到受众面前。赵奇笃信真正的艺术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他述说大地故事,吮吸泥土气息,追忆农牧民生命长河中俯仰苦乐的刹那瞬间。大地赐给他们储存美德的胸怀气魄,集体出工修水渠、工程会战学大寨,关外黑土、青葱草原,画家在他深爱着的土地和画布上得于心应于手。由劳动收获感动,成就了鲁迅美术学院的好学生、名教授——中国国家画院资深研究员赵奇。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生命是难以被消灭的,因为土地是永生的。”赵奇与心仪的作家卡夫卡一样,追求弥漫周围的烟火味尘俗气、乡亲乡音、家短里长。万有安其内,众生得以存,大块假我以文章。摄人心魂,动人精神,驻足天地间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源头,行程立足何处?在哪方土地行走?正如梵高所说,“如果要生长,必须埋到土地里去,你将于此发芽。”

“山,看不尽;云,看不尽;那路啊,同样看不尽。”山水风云,村庄社稷。家园归属、乡土情怀、生命意识,赵奇借助画稿和书写来体验,去显现、寻找着那些时空,挥毫落纸,质而实绮。赵奇绘画不追求铺陈堆砌、不愿意截取裁切、不屑于套用复制,远离刻意和雕琢的他甚至反感创作这个注入太多俗滥甜腻的词汇。

绘画是人生,是严肃忠诚的工作。他以简驭繁、由淡入深、不辍不怠,从朴拙中见丰富。“懂得控制的艺术家,才有希望走入完美。”

赵奇动墨撰写此部图书,正逢连年疫情,人似庄稼想种地,该种地时不能播种,那哪成啊!为农民造像,为土地赋诗,“我愿意说我的作品是自然的一幅画,它是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春风,绿意,希望,田野,四季的起点,万物生焉,生灵孕育,面朝黄土背顶天的他们最能体悟到个中三昧。

画家本人常常提及压卷之作:338cm×96cm的《中国·农民》,20几位兄弟姊妹的群像,拄镐而立,面带微笑,踩在脚下、靠在身后的石头,他们身边的工具,让他们生命的活力更为确定,稳固,清晰可见。干活儿忙乎后歇息时的欢愉,人与天地的共生,他与笔下人物都相信并传递着绘画的生命力。“我不能放下的一如农民,我总是想着土地,想着那里的生活。”

倡导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亦工诗赋,“凡画,人最难,难成而易好。”赵奇躬身践行,精彩作答,虚静之心安于土地,永恒大爱与想象同在,上溯旁及,能够到更远更广。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吟咏正与中国画家声应气求:只有劳作,才跟得上大地及大地之魂的脚步。

《管子》告诫时人与后代:“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不开垦,就等于不是自己的土地。80多年前,画家、诗人艾青为农夫呐喊、祈福。他们开垦土地、耕犁土地,最终埋在土地里。“也只有你们,才能真正地爱着土地。”

诗画兼擅的赵奇,同样执着地走向他们、凝视他们,在文明的历史中写出、画下了对农民、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