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意乡居且听风吟
作者: 刘小兵
故乡和土地,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始终歌咏的文学主题。在他的散文集《风中的院门:刘亮程经典散文》中,他将满腹的桑梓情深化为了细腻传神的苍劲书写,溯时光之河以流连故园山川,精心描摹着故乡的村庄、河流、山冈、树林、稼穑……
“我早就知道天从哪片地里开始黑起,夜晚哪颗星星下面稍亮一些,天黑透后最黑的那一片就是村子。”书中这些文字仿佛一曲于岁月深处悠扬奏响的故乡笛音,隔着遥远的时空隧道,缕缕“乡”思蓦然升起。于是,故土、田园、沟渠,有关家乡的物事,一次次被激活,一次次化为生动的影像。
全书分“与虫共眠”“只有故土”“新疆时间”“树上的孩子”“黄沙梁日记”五小辑,精选刘亮程散文代表作五十余篇:既有《对一朵花微笑》《我改变的事物》《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次入选语文教材的名篇,又包括许多质朴而深邃的美文。刘亮程借助对故乡风物的描写,深情赞颂着流淌在故园的乡情与亲情。
刘亮程对故土爱得是那么的情真意切。书中的《我改变的事物》一文,以见微知著的笔力,叙说着作者与故乡相依相生的关系。全文通过“铲平一个土包”,用草绳牵引“改变两棵树的长势”,把“一条渠里的水引到另一条渠里”等一系列细微举动,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在时间经过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帮了时间的忙,让该变的一切都有了变迁。”
作者长年生活于此,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说出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平凡的点滴付出,赋予了故园别样的光彩。正是得益于无数普通劳动者的接续奋斗,才让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家园,都飘荡着希望,都洋溢着盎然的生机。
刘亮程诗意弥漫的文字里,有一种寓情于理的哲思,一份对故乡和故乡人永恒的敬意。在《风中的院门》中,作者分别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风吹过原野、山冈,掠过农家院门时的情景,赞誉了大自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蓬勃伟力。故乡的风,既给人们带来希冀,也会不时带来一些困扰。但智慧的乡人既能借风起势,乘风破浪奋然前行;也能在凄风苦雨中,怀着一份坚韧,悠然走进天造地设的“避风港”。不管是什么样的风刮来,聪颖的乡人都能在风中活得坦坦荡荡,最终活成一棵棵参天的“大树”!作者静观着乡人们一路走来的“风”景,郑重地写道“生命像一场风”。
故乡是养育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与我们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一朵花向整个大地开放自己》一文中,刘亮程用“母亲”播种育秧的故事形象地把人们在人生场上的一次次努力比拟成向外界播撒种子。一粒种子虽小,但只要它敢于亮出自己,就能开出一朵美艳的花来。刘亮程以此隐喻一个人就是一粒“种子”,只有经受住了世间风雨,才能在生命的磨砺中昂扬挺立,最终书写出亮丽的人生篇章。
风,通过小小的院门吹过故乡的土地,汇成了这本厚重的《风中的院门》。且听风吟诉衷情,那无处不在的风带着那份永远不变的乡情,守着岁月默默耕耘,守着故乡慢慢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