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的蜕变与重生——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中国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银杏、沉香、红木等。木雕可分为圆雕、浮雕、镂雕三大类,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常说,中国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但实际上,木雕艺术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生的;一开始只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直到人们有了审美,木雕才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雕鱼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木雕鱼长11厘米、宽3.5厘米、厚2.7厘米,形象生动,周身阴刻大小不等圆窝纹。

在战国时期,中国木雕开始兴盛,这与金属工具的大量出现有着密切关系,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战国木雕女佣就是当时的代表作。秦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随葬木俑开始不断出现,推动了木雕的发展。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兴起,石雕与木雕佛像蔚然成风,梁武帝在江南兴建寺院,促进了建筑雕刻艺术的飞速发展,使雕刻工艺更加精细。

唐、宋、元、明、清时期,木雕工艺品被人们用作建筑装饰,特别是唐代,木雕艺术更是大放光彩,还有许多的艺术品在那个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海外,深受海外同胞喜欢。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因此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四大流派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居中国四大木雕之首,被誉为“国之瑰宝”,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东阳人就开始制作木雕,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木雕之乡”。

东阳木雕的艺术性强,以浮雕技艺为主,设计上采取散点透视、鸟瞰式透视等构图,布局丰满,散而不松,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故事情节性强,进而深受收藏家的喜爱。

门楣、屋椽、窗格、栏杆……木雕所至之处,无不显示出古朴典雅、富丽华贵的格调。可以说,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得到了极好体现!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官网)

上一篇: 玩泥巴的艺术——泥塑
下一篇: 铁水打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