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城堡”鉴初心 赓续三代戍边情
作者: 陈宇 高远“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我们一家人站立的地方,面前是界碑,背后是人民。”内蒙古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移民管理警察狄昂翻着相册说道。
相册里有他和爷爷、父亲在边境工作时的照片,其中一张他和护边员高擎警旗,在边境辖区“月亮城堡”附近巡逻的照片格外醒目。
“月亮城堡”是乌拉特后旗宝音图边境派出所辖区一处风蚀岩景观,其形状傲然屹立好似大漠上一头昂首欲奔的骆驼,终年守望着这片戈壁草原上的人民,因此当地群众亲切地将其称为“月亮城堡”。
在狄昂心里,“月亮城堡”就像是一代代戍边人的精神图腾,见证了自己一家三代戍边人的峥嵘岁月。
从狄昂的爷爷到父亲,再到他,一家三代先后从军入伍入警到同一个支队,分配到同一个派出所,三代人50多年的守边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爷爷狄耀忠:“守边护边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边防线上把根扎,雪山地上也要发芽。”1970年,狄昂的爷爷狄耀忠,听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打起背包从乌拉特后旗青山镇矿场奔赴边境地区,成为了宝音图边防派出所的一名职业制外勤民警。
1983年组建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宝音图边防派出所集体转为现役体制,狄耀忠也从职业制人民警察转为了现役边防警察,1992年转业到了地方工作。
在狄耀忠的印象中,边境地区地广人稀、民风淳朴,辖区治安好,发案率很低,派出所主要工作就是下乡走访。
“那个年代边防派出所没有摩托车,更没有汽车,冬天下乡走访骑骆驼,夏天骑马,骆驼和马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忠实伙伴。”狄耀忠说。
守边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总得有人守,与耐寒耐旱的骆驼“伙伴”在一起,狄耀忠不觉得孤单,守边护边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在狄耀忠的记忆里,那时候,官兵们留宿到牧民家里是常有的事,他们还帮着牧民装运粮食、剪羊毛、接生羊羔,“当时边防派出所有规定,在牧民家吃住必须交纳粮票,可官兵给牧民粮票时,牧民们说什么都不要,只好走的时候把粮票悄悄压到牧民家里的被子底下。”
十几年的戍边生涯,让狄耀忠对边境区和牧民群众产生了深厚感情。现在退休了,狄耀忠仍然和牧民一起研究红驼泥塑艺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戈壁红驼文化宣传出去,鼓励更多青年像骆驼一样,坚韧执着地投身边疆建设。
父亲狄峥嵘:“戈壁草原不荒凉,内心没信仰才荒凉”
在狄耀忠的影响下,狄昂的父亲狄峥嵘1990年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公安边防战士。经历了新兵连和军校学习后,狄峥嵘被分配到了宝音图边防派出所工作,“这是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感觉很亲切!”
“父亲那个年代,边防派出所没有自己的食堂,吃饭得去公社。”狄峥嵘介绍说,1983年队伍改革为现役体制后,边防派出所有了自己的食堂和炊事员,下乡也从冬骑骆驼夏骑马,变成了北京212吉普车加摩托车。
狄峥嵘最喜欢的是“87式警服”,至今还挂在衣柜里,他抚摸着领章,深情地说:“这身橄榄绿承载着我的青春和记忆。”
随着时代发展,边防派出所的职责范围不断扩大,其中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保护边境生态建设也成为了宝音图边防派出所的一项重要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奇石热”,不少人到边境辖区乱采滥挖,不但给边境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而且存在很大的治安隐患。
为遏制乱采滥挖现象,维护边境秩序,在狄峥嵘的推动下,宝音图边防派出所首创成立了由嘎查干部、护边员、边防官兵组成的“护石队”,每月不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范。每年春秋两季,外来人员倍增,狄峥嵘都会带队联合驻地公安、国土、环保等部门开展清理行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整治边境地区乱采滥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狄峥嵘说,“我们边防派出所官兵与驻地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守护边境安宁,共创和谐家园。”
1999年,因工作成绩突出,狄峥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所在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
2015年,狄峥嵘自主择业回到了地方。现在狄峥嵘也退休了,他常常对儿子狄昂说,“戈壁草原并不荒凉,内心没有信仰信念才荒凉,守护边疆就是守护我们心中最闪亮的玛瑙石。”
狄昂:“我要像爷爷、父亲一样在这里坚守下去”
2014年,18岁的狄昂接过先辈们的钢枪,应征入伍到巴彦淖尔边防支队。
当初,狄昂要去当兵戍边的决定,爷爷和父亲都非常支持,但他的母亲不同意,“因为戍边人的苦她最懂!”狄昂说,其实自己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情。他扳着手指数算着母亲付出的点点滴滴:25年的分居生活,一个人一边照顾着四个老人,一边把两个孩子带大。
最终,母亲还是答应让儿子入伍戍边,因为母亲知道“戍边卫国”的信念已经熔铸到这个家庭的血脉里。
2015年,狄昂主动申请到宝音图边防派出所工作,在所里,他踏实肯干,除了要协助出警下乡,还承担所里的军事训练、日常管理、信息保障、帮厨做饭等工作。
“爷爷、爸爸常说,牧民群众是咱们的依靠。”狄昂曾在日记中写道,“警爱民、民拥警,警民鱼水情深!下牧区走访就如回家般温暖。”
由于边境辖区交通不便,多年来,边防派出所主动承担起辖区牧民生活用品代采代购工作。在狄昂的建议下,该所创新推出了“便民超市”,平价销售日常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后来狄昂在下乡走访时了解到边境不通邮的难题,他就建议领导利用“强边固防直通车”为牧民送快递。2017年,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通过与驻地政府、邮政部门协作,在“强边固防直通车”的基础上,推出了“警邮便民邮路”管理服务新品牌,年均为辖区边民群众代送各类邮件1.6万余件、报纸刊物2万余份,代送网购商品2000余份,节约成本20余万元。
2019年1月1日,队伍改制转隶,狄昂和战友们一起脱下橄榄绿,换上了藏青蓝,从武警边防战士转隶成为了移民管理警察。现在的狄昂已成为了全大队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是战士转改新警的榜样。
“我们一家三代人扎根边疆、戍边固防,我已经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我要像爷爷、父亲一样在这里坚守下去。”狄昂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