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望鱼村:书香飘古镇 古镇面貌新
作者: 鲁妮娜6月6日一大早,望鱼村村民辜勇出了门,沿着石板路快走到村子尽头,行云草舍书苑出现在眼前。辜勇走进去,拿起一本园艺方面的书,找个角落仔细阅读起来。
行云草舍书苑是望鱼村的农家书屋,坐落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望鱼村的古镇内。“这里清静,书的种类也多,我们忙完手头的事都喜欢过来坐一坐。”辜勇说。
古镇长街上的农家书屋
红砂石板路纵贯街面,古老木屋散发的木质清香扑面而来,雅安雨城区望鱼村,如同一个“避世”的村落,自然而淳朴。
望鱼古镇老街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坐落在山腰的一块巨石之上,这里曾经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驿站,如今人潮退去,只剩下那条狭长的“一字形”长街。
行云草舍书苑就在这样一个古老而安静的街道上——就着古镇原有的木屋老宅改建,书苑不但不显得突兀,反倒是与古镇所散发的历史底蕴相互映衬。
走进书苑,书籍的墨香便扑面而来。这座182平方米的两层木结构建筑里拥有藏书6000余册,内容涵盖理论政策、农业技术、生活百科、中外小说、少儿读物等。
农村人读书不易,最大的难点在于缺少适合他们读书的环境。2022年,望鱼村农家书屋开始改造升级,返乡创业青年张俊春得知后,用自己在外多年积累的经验助力书屋改造,就着古镇原有的木屋老宅改建书屋。望鱼村给书屋起名为“行云草舍书苑”。
行云草舍书苑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阅读点,书架书柜,数十套桌椅,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装饰,带给村民更加宁静的读书环境。
购置加上爱心捐赠,让这里不仅有村民们关心的涉农类读物,还有政治、社科、法律、养生、儿童等各类书籍,大大拓展了村民的阅读面,越来越多的村民来到这里看书。
“来读书的村民多了,吹牛闲聊的人少了,打牌扯皮的人也少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望鱼村党总支部书记周阳说。
古镇村民的学习课堂
“最近我又学习了几道新菜,有空来帮我试试。”村民谢远凤看见周阳走进书苑,乐呵呵地和他打了个招呼后,又继续看起手中那本《雅安味道》。
谢远凤是古镇望鱼石客栈的老板,这家以出售农家菜为主的客栈在古镇经营了二十来年,客栈里有新的菜品推出前,谢远凤都会叫上村民到家里先“试吃”。
“新菜我都是看书学的,看了书里讲的,再结合我们当地特色进行改良,多试几次就会成功。”谢远凤说。
从小,谢远凤就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过去村里没有农家书屋,谢远凤每次去城里都会钻进书店看很久。后来,农家书屋建起来了,谢远凤看书就方便多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烹饪和中医方面的书,现在有了这个书苑,我每天都要来看书。”谢远凤翻着手里那本《雅安味道》说,“你看这书,讲的全都是我们雅安的菜,我想我也可以尝试做更多地道的雅安农家菜,让来我店里的顾客尝到更正宗的雅安风味。”
谢远凤通过农村书屋学习了烹饪技巧,让自己的客栈越开越红火,最近她的客栈正在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将在国庆节升级为民宿迎接游客。
同样因为阅读找到人生新方向的,还有村民李永华。
李永华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有一天,李永华急急忙忙地赶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找到周阳:“这里有没有养蜜蜂的书?”
原来,李永华在电视上看到了养蜂致富的新闻,他想通过农家书屋学习养殖蜜蜂。周阳拿出了农家书屋一整套关于蜜蜂养殖技术的书给李永华,李永华如获至宝,捧着书回家仔细研读。
从一开始的两三箱蜂开始,李永华的养蜂事业逐渐兴旺,如今不仅自己养殖了60余箱,还带动周围20多户村民共同养殖蜜蜂300余箱,年出售高山百花蜜达12万元。“农家书屋就是村民致富的‘加油站’。”周阳说,在望鱼村,“农家书屋+创业孵化器”的模式正在成为村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望鱼村农家书屋通过开展“根植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望鱼古镇红军会议旧址作为现场教学中心,串联望鱼镇的9个红色资源点,以点连线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年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超500万元。
行云草舍书苑不仅是村民致富的加油站,还是望鱼村政策宣讲的大讲堂以及望鱼村村民的文化休闲站。阅读聚集起了人气,行云草舍书苑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村民愿意来这里看书,村里就将行云草舍书苑作为平时村里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已成为了全村思想文化阵地。
行云草舍书苑充分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文化院坝等空间资源,打造“党群服务+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综合体。
通过“农家书屋+基层党建”,望鱼村以党员教育培训为抓手,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党员、干部中常态化开展党的思想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政策,将本村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使全村的党员、干部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意识全面强化,党组织战斗力全面提升。
这一切,让村子的面貌从内到外都发生着变化。
古老村落的对外窗口
行云草舍书苑还是村里小朋友们的“乐园”。
3月8日,行云草舍书苑揭牌当天村里许多小朋友都好奇地蹲在门口打量。书苑把小朋友们请了进来,组织他们一起阅读。之后,书苑将每个周六作为活动日,举办读书会并邀请孩子们参加,还会为表现积极的孩子发放礼物。
读书会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刚开始,孩子们在活动里总低着头扭扭捏捏,如今在分享会上总能看见孩子们积极发言的身影。
“书苑里的人会教孩子们分析问题,带他们读书,孩子们喜欢来这里看书、写作业、做游戏。”周阳说,“每到周末,书苑里都是看书的孩子。”
孩子们不再窝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对阅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家长们也安心。“要让村里的人留下来,就要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也许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书籍可以为他们打开一扇接触外界的窗口,改变他们的思想,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村民张俊春说,“通过书籍了解世界,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故土。”
在张俊春看来,行云草舍书苑就像连接望鱼村和外界的桥梁,让村庄里的人看到了外界,也让外面的人更加深刻认识望鱼村。
行云草舍书苑古朴而幽静,让路过这里的人情不自禁驻足。因此,这里也成为望鱼古镇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沉寂的古镇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行云草舍书苑给游客一个可以“躺平”的公共空间,游客到了这里,煮一壶茶,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古镇里享受悠长的时光。古镇留住了人,古镇旅游自然也能带动起来,望鱼村20余家餐饮民宿接待点都正在或已完成改造升级,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望鱼村也抓住了机遇,将书屋赋能旅游,构建“本地书友+游客”的阅读活动组织模式,与雨城图书馆共同建立“文化雨城·阅读越美”“绣球花——美学亲子悦读汇”“月光下的图书馆——晚间阅读会”等文化品牌,定期举办阅读活动,并将阅读推广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带动和服务游客参加阅读活动。
“村庄有了人气,就可以兴旺起来。”看着来行云草舍书苑“打卡”的游客,周阳充满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