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镇王公庄村:农家书屋绽活力,浓浓书香润心田

作者: 耿珍珍

4月23日,中宣部发布“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名单,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农家书屋荣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这是河南省商丘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家书屋。

这个农家书屋有什么过人之处?4月24日,记者前往民权县王公庄村,探寻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的风采。

踏入村庄放眼望,飞檐屋角,白墙黛瓦,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的水墨画卷。沿着蜿蜒伸展的青砖路,走进位于王公庄虎栈创客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书香浓郁的奇妙世界,白墙上竖立着深棕色的木质书柜,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大大的落地窗前,三三两两的读者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书。

“振兴乡村不仅要振兴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振兴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王公庄村采取线下搭台、线上发力,以活动为媒、融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式,全力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峰介绍说。

线下搭台,场馆优美功能全

新打造升级的农家书屋位于王公庄虎栈创客中心二楼,面积约为120平方米,装修风格现代简约,明亮的透明玻璃落地窗与窗外绿树相得益彰,白墙上竖立着深色木质书柜15个,报刊书架10个,村委会按照村民阅读需求,配置政经、农业、生活、文化、少儿、综合六大类图书6000余册,电脑10余台,报纸期刊2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200多张。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王公庄村把农家书屋建设成位于村中心的功能复合型“基地”,与村民体育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休闲娱乐室相配套,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旨在让村民们有书读、读好书、好读书,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画面。

每周,不少村民都会到农家书屋坐坐。他们说,这里离家近、方便,有空就来看看书、看看报纸,很惬意。“我们根据村民的作息习惯和农时季节,在农闲时每天开放8小时,在农忙时每天开放6小时;对于上学的在校生,寒暑假和双休日全天开放,方便在校学生借阅书籍。”该书屋管理员崔亚晖介绍,书屋以志愿者报名的形式,实行轮班制度,负责场所秩序维护、书籍摆放、公共卫生、信息登记等工作。

线上发力,一屏万卷享“悦”读

走进王公庄村农家书屋,在显眼处张贴着一张书屋数字图书馆的海报,上面有数字图书馆的简介、账号、密码、登录方式等内容。

记者按照海报中提供的登录方式进行操作后发现十分简单,一学就会,仅需扫码,并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即可进入,整个操作流程十分便捷。数字图书馆里既有小说、随笔等电子图书,还有实用技术类的视听读物,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

“我把数字图书馆的二维码保存到手机上了,啥时候想看书,一扫码就行,这比纸质书方便多了。”村民杨美菊笑着说。

“全县已建设完成了528所数字图书馆,每个数字图书馆从拥有数字版权的30万部数字图书、绘本、音视频中配备3万册左右的适读书目,总用户量已超8万人,真正做到了书随机动,机随人走。”民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忠强介绍。下一步,民权县将继续加大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力度,将海量数字资源进一步送到基层群众手中,逐渐形成“有空间就有书香”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活动做媒,农家书屋聚人气

如何吸引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办活动是一个妙招。王公庄村发挥农家书屋的媒介作用,打造“农家书屋+”模式,结合当地虎文化,开展艺术展览、手工制作、书香交流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还将生态文明法律知识讲座、农技知识培训搬到书屋内。

“这个培训真及时,听了专家的讲解,对连续阴雨后如何管理小麦,现在都明白了,都要下地看看有没有积水,再打点药预防赤霉病。”村民一边说,一边急匆匆往地里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咱村的特色产业是啥?”一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的宣讲正在王公庄村农家书屋如火如荼地进行。

该村以农家书屋为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理论宣讲志愿者以村民关心关注的吃穿住行、医疗医保、乡村振兴等热点话题为突破口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村民听得懂、听得进,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内心。

该书屋管理员崔亚晖介绍道,我们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立足农村、服务农民、传播文化”的阵地作用,并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和阅读习惯,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阅读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其中,真正助力村民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的提升。

文旅融合,提质增效促振兴

王公庄村有“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美誉。全村1300多人,其中有900多人能执笔画虎,年均创作绘画作品9万余幅,90%以上的绘画作品以销定产,销售产值可达1.2亿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虎”文化产业。而如今,该村正全力打造特色文旅小镇,丰富乡村旅游产业。

王公庄村将“虎”文化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在农家书屋所处的王公庄虎栈创客中心,一楼是展厅,多幅神态逼真、形态各异的“虎”文化佳作错落有致地排列,还时常邀请全国各地的画家在此举行画展、交流会,二楼的农家书屋则变成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画家与村民的交流场所,他们在此学习、探讨绘画知识,“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们突出文化元素,以基层阅读、乡村旅游为衔接点,全方位植入“虎”元素,打造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农家书屋满足更多群众的文化需求,以此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北关镇党委书记王斌介绍。

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在全民阅读的热潮中,新晋“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王公庄村农家书屋作为重要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将持续书写更丰富、更精彩的华美篇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