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里娃编织藏蓝色“翼装”
作者: 崔鑫 王玮“支教申请批下来了,我又能当老师了!”当得知即将赴广西柳州三江县支教的那一刻,天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南疆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刘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与身边同事们分享,脸上的微笑道出他内心的兴奋与喜悦。
“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刘涛,是一名具备教师资格的“准教师”,入警参加边检工作之前,曾在西大附中有过一段难忘的实习经历。一直以来,心中的“园丁”情结始终令他割舍不下,支教给了他再次走上讲台的机会。
今年初,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支教工作,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支教民警报名申请表》。在成功入围并顺利通过一周岗前培训后,刘涛如愿来到了这片令他心驰神往的“新家园”,开启了这段向往已久的“圆梦之旅”。
“环顾皆山、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书声琅琅、水声潺潺,闻之怦然而心动。”踏入三江县林溪镇中心小学的大门,校园的优美环境令他心旷神怡。经过短暂的适应,他迅速融入了生活,适应了课堂上的工作,很快与班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
与大城市的教育体系不同,这里的孩子从三年级才开始逐渐接触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作为四年级英语教师,快速提升同学们的英语水平是他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他抓紧时间充分备课,不断创新丰富教学形式,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小妙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首先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抓住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网上搜集了很多有趣的英文歌谣和动画视频,将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单词融入活泼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很快让同学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每个教学日早上,他都会早早来到班里,组织学生们一起晨读,鼓励大家“疯狂输出”,既锻炼了语感,又培养了英语的口语沟通。
班上的小哲是一名“留守儿童”,爷爷奶奶虽然很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在辅导英语方面却是有心无力。为此,刘涛每周都会抽出三个晚上,在放学后跟随孩子“上门家访”,进行“一对一”补课。周末空闲时,刘涛还经常帮助小哲的爷爷奶奶打水、扫地、做农活,陪他读书、做游戏、唠家常,时间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现在的小哲成了刘老师的忠实“铁粉”,还带动了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
“身教”比“言传”更重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移民管理警察,刘涛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非常丰富,不仅有万里骑行进藏的经历,还曾多次登上央视的舞台,获得过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大会》总决赛季军和山东电视台第一届《齐鲁文化大会》的总冠军。
“思想与脚步都要在路上,这是我的人生追求,我也想把这句话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课余时间,他在教室里展示了参加各类竞赛节目的视频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边向孩子们描绘立志要去更大舞台推广中国文化,用实际行动擦亮“中国名片”的追求和梦想。
“刘老师,你在电视上穿警服敬礼的样子真帅!”“给我们讲讲港口是什么样子吧?”“我们以后能去你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吗?”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像无数个发光跳动的小火苗,让刘涛有点应接不暇。但此刻,一颗颗“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悄悄发芽。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用知识给孩子们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不仅仅是刘涛一个人的目标,在他身后,还有来自南疆边检站执勤一队的31名“幕后”团队。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力量则无穷。我们要帮助刘涛共同完成支教任务。”在该执勤队举办的欢送支教民警座谈会上,教导员刘永伟一语道出了全队民警的心声。这支“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说到做到。
刘涛到达三江县不久,民警们就自发组织起爱心义卖和助学募捐活动,用募集到的款项购买了书包、篮球等各类文体用品。为了不辜负同事们的一片爱心,刘涛决定将这些捐赠物品用在“刀刃”上。每当在课堂上、测验后发现有表现优秀、进步较快的学生,他就会拿出一份“小惊喜”作为奖励。事实证明,这样的“小心思”确实挺管用,为了能得到这份奖励,班上孩子们的学习劲头都更足了。
此外,该执勤队还与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小学展开合作,积极为广西三江县的孩子们争取本地的优势教育资源。今年雷锋日,一堂跨越2000公里的学雷锋主题“云班会”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在两校同时举办。刘涛带领津桂两地学生共读“雷锋日记”、共讲“雷锋故事”、共学“雷锋精神”,相互交流英语教学的心得和收获,这份珍贵的异地友情还将在今后不断延续和发展。
如今,一批批移民管理警察正前赴后继,用辛勤的汗水在广西柳州的大山深处播撒知识、播种梦想,那一身身藏蓝色的警服,带给孩子们的已不只是最初的好奇与新鲜,更让他们看到了追寻梦想的力量与希望。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假以时日,他们就一定能够迎风展翅、逆光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