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边境乡村振兴增添“平安砝码”

作者: 马宁 刘昌岳

村居巷陌、楼宇庭院,在居民区里的老树下,老人们围坐畅谈,孩子们欢笑嬉戏……来到革命老区吉林省临江市,悠然祥和的“平安画卷”映入眼帘。吉林省白山市边境管理支队临江边境管理大队移民管理警察置身其中,全体民警把保安全、惠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深入田间地头,访农情、解难忧,全力以赴提升边境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边境乡村经济振兴贡献平安力量。

护航“五味子” 乡村振兴好伙伴

“咱今天真是没少干啊!张警官,到家里吃口饭再走吧。”挥汗如雨的张建正是临江边境管理大队苇沙河边境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兼任白马浪村副书记,他和农户们正在五味子种植基地修剪枝叶。

昔日的白马浪村是鸭绿江边的小渔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仅靠捕鱼和种植传统农作物。为带领村民致富,村党支部和民警邀请专家进行考察调研,最终选定种植五味子。村民们种植传统农作物种了一辈子,起初不信任、观望,于是村干部和民警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并多次请来专家传授五味子种植技术,民警还定期帮助村民上网了解市场行情和病虫害防治信息。

村民王大哥回忆:“那时候村里没几家种五味子的,我们没经验,也不敢尝试。派出所民警和村干部每天到家里做工作,开始也不想种,后来看他们忙前忙后的,就被这份真心打动了。咱这儿耕地少,种植玉米亩产量低,这几年我家盖了新房、买了新车,生活是越来越好。”

现如今,白马浪村村委会投资83万元建成五味子烘干厂,白马浪村实现了小康梦,也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而苇沙河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依旧在维护治安、守护边境,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田间“好风景” 助农护农小帮手

“李警官,这么早就出来巡逻了。”天蒙蒙亮,临江市六道沟镇宝山村,正在蓝莓园除草的果农张大哥与巡逻的临江边境管理大队宝山边境派出所民警攀谈起来。

宝山村海拔800米,昼夜温差大,产出的寒地蓝莓具有甜度高、果味好的特点,深受市场认可。近年来,宝山村蓝莓种植户逐年递增,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村民每亩地净收入可达近万元。宝山村党支部联合宝山边境派出所党支部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民警+农户”的发展模式,规范蓝莓种植大户的管理和培育。每年7月份是蓝莓的成熟高峰期,大量的游客、经销商从四面八方赶到宝山村采购蓝莓,宝山边境派出所合理将警力安排在蓝莓种植地内外,及时、灵活地调整勤务模式,应对剧增的人流、车辆,对主要地段进行重点巡逻。

“蓝莓的采摘期比较短,去年我家里老人生病住院了,地里医院两头跑,真是忙不过来,幸亏派出所的民警过来帮忙采摘,之后又帮忙联系经销商上门收购,真是帮了大忙呀!”果农李大娘说。

宝山边境派出所不仅对蓝莓种植区的安全监管下足了功夫,还在采摘高峰期成立“采摘帮扶队”,为缺少劳动力的果农“搭把手”,与他们一起穿梭在蓝莓园采摘蓝莓,帮助他们解决采摘难题。

构建“微警务” 线上服务解民忧

“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电话,说我的身份证在银行违规开了一个账户,让我下载一个App更改银行密码,我该怎么办?”近日,临江边境管理大队新市边境派出所民警张君桐在他负责的微信群看到了黎红村村民张大哥的询问。“张大哥,这很可能是诈骗,这几年经营蔬菜大棚,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挣的都是血汗钱,咱不能上当。”民警立即做出提示并进一步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识破了诈骗来电。

为了方便服务辖区村民,新市边境派出所持续深化“指尖警务”App,建立警民微信服务群。通过“指尖警务”随时随地开展反诈预警、矛盾化解、信息传递、治安防范等工作,为村民提供贴心服务,将一个个“平安微信群”打造成一个个“线上警务室”。

户口怎么上、各类证明怎么办理,民警在群里第一时间回复……“微信警务室”运行至今,累计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有效阻止电信网络诈骗50余起,及时阻断60余起电信网络诈骗案的发生,避免村民财产损失40余万元,收到各类咨询150余条。

乡村振兴是一个广阔舞台,要始终保持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群众一起,把乡村变成做实事的热土,发扬新时代警察的职业精神,做好群众的守护人、身边人和贴心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