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岗村农家书屋:加快农家书屋建设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 唐乐 高世林

柿树岗村农家书屋:加快农家书屋建设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0

每天下午放学时,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柿树岗村的农家书屋就会格外热闹,中心校的孩子们都会一起来这里看书。

“这里图书多、环境好、有空调,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看书,我很喜欢这里。”五年级的刘龙昇同学说。

农家书屋管理员介绍,自从4月23日,中宣部发布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名单,柿树岗村农家书屋荣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后,除孩子们和附近村民过来看书外,甚至游客也会来这里看看。

“软硬兼施”配套多

柿树岗村农家书屋又称柿子红书吧,位于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柿树岗村,周边有居民小区、中小学校,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书屋于2021年7月8日正式开馆运营,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楼上楼下2层,共有藏书11000余册。图书按照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其他“六大类”分类,每本图书加盖“农家书屋”标识印章并编码上架,还专门配备了2名农家书屋管理员。书屋门口悬挂了免费开放时间公示牌,农家书屋“三项制度”全部上墙。书屋内硬件设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配备中央空调、电子屏、投影仪、沙发和会议设备,可以举办40人左右的会议、讲座、培训等。服务台免费提供茶水,书吧设有52个阅览位,含四点半活动室、成人阅览区、未成年人阅览区、办证前台。

“智慧书屋”功能多

书屋以“图书+科技”模式,打造“智慧书屋”,利用电脑、手机、农家书屋阅读大屏三个终端,以大数据、数据管理云平台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并通过无线覆盖,将阅读服务的数据植入LED滚动字幕栏、阅读板块、宣传栏、数字农家书屋App和相关网站,实现资源实时更新,电子阅读线上线下同步畅享。目前,书屋可提供电子书800余本,音视频1600余部,报刊30余种,能够满足老人、儿童以及上班族的阅读需求,让读者切实享受“阅读+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自从发现家门口有了数字化“智慧书屋”,我们能随时享受越来越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越来越便捷的阅读体验,我们家小孙子现在都成了班里的‘阅读小达人’了!”柿树岗村村民兴奋地介绍。

“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阅读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我们村的书屋通过购买有声书的版权,向村民们免费提供有声书听书服务。通过打造村民有声书屋,为村民搭建一个集有声阅读、文明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读书环境。”柿树岗乡文化站站长高世林介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完善书屋建设,丰富阅读内容,让书香持续在乡村间流动。”

活动丰富欢乐多

在坚持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书屋也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不断开展村民们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自从运营以来,坚持每周开展一场小活动,每月开展一场特色品牌活动,每年活动不少于48场。在坚持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打造“科学实验室”“赏年俗·品书香”等多样活动以形成书屋特色服务品牌,体现社区为民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活动内容主要以红色小课堂、科学实验室、绘画活动、节日主题活动、思想道德教育讲座、摄影活动、普法教育、儿童自护教育、文学讲堂、趣味游戏等形式体现。这些活动对留守少年儿童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学习指导、兴趣培养等,重塑其自信乐观心态,增加村民们对活动的亲切感,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

先后组织开展了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培养村民群众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寒暑假定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农忙时分,孩子们就有一个安全良好的文化学习场所。农家书屋引进各类平台阅读书籍,并以此为契机开发本地优秀的活动资源,打造书屋活动品牌,将“我爱阅读100天”“我的书屋·我的梦”“非遗活动”“乐阅读”“科学实验室”“书香肥西”等系列主题活动引进农家书屋,不断丰富农家书屋的辐射带动作用。

非遗传承嵌入深

肥西柿树岗乡拥有莲湘舞、碟子舞、大鼓书、唐定奎故事、刺头蒿子粑粑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柿树岗乡以农家书屋为阵地进行传承和发展,将“本土非遗”植入书屋活动进行推广,开展一系列“进校园、进社区、进集市、进网络”非遗传承活动。

“我很喜欢,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让我们深受文化熏陶。”柿树岗乡一位学习莲湘舞的学生开心地说。不仅如此,在柿子红书吧,农家书屋阅读大屏会不间断播放柿树岗乡非遗文化的图片及影视资料。在农家书屋的推介和影响下,莲湘舞作为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深受大家喜爱。借助农家书屋的场地和平台,柿树岗乡整合理论宣讲人才成立“柿子红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发展至今,服务队参与注册志愿者已达500余人,服务人数达3万人次,服务时长约6万小时。“柿子红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创造性地用非遗文化搭建起一座宣传桥梁。从庐州大鼓《众手浇开文明花》到莲湘舞《民生工程好》,再到碟子舞《美好生活万年长》……这些接地气的非遗载体,使宣讲教育深入人心,群众真正能听进耳朵、记在脑海、烙进心间。

“我们的手艺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我们理应对老人有更多照顾。”老唐酱干非遗传承人唐照保说。唐照保的想法得到柿树岗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热烈响应。于是,一场老唐酱干和焖酱义卖会被搬进农家书屋。在书屋管理员的组织下,非遗传承人开展了一场义卖活动,并约定将义卖收入捐献给辖区敬老院。

“肥西县一直努力加快农家书屋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农家书屋为周边群众提供良好服务。肥西县将全面加大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力度,在建立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优化内容供给、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数字化程度,帮助农民群众不断提升知识技能。”肥西县文旅局的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