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市:文明润沃土 风和气象新
作者: 冯书珩
六月,翠染金城。步入乡下,只见田野山间美景如画,村落之间屋舍俨然,美丽庭院清洁舒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跳广场舞的、踢毽子的、下象棋的,一派喜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吉林省桦甸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既要“面子”,也要“里子”。通过健全乡村党组织,树立乡风文明建设标杆,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奏响乡风文明的新时代乐章。
美化家园,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硬基础”
这是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的一家小院,在桦甸市城市品牌创建“贤惠人家·洁净之星”评比中获评,漂亮的砖瓦房,整洁的庭院,明净的窗户,物品摆放有序,房内地面一尘不染。
“啊,这里干净得有些过分呀!”小院主人陆淑清常听到这样的玩笑话。她总会回上一句:“文明乡风从环境做起,就是要让大家看得见。”
近年来,桦甸市各类美化家园的评选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前有标杆树立,后面争相效仿,对评选结果的小期待凝聚为打造村美、人和、业兴的大梦想。美化庭院、净化心灵,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景成为当地村民的集体心愿和生动实践。
在桦郊乡友谊村,“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家家争当文明户。在先锋村,“最美家庭”成为村民们竞相参观的“小景点”。大家按照评选标准修订家庭卫生制度,清扫室内卫生死角,清理房前屋后堆放物……当一户一户干净起来,一村一村的“颜值”提升了,就连“气质”也上来了。
据统计,截至2022年,桦甸市共评选桦甸市级洁净之星3274户、乡镇级洁净之星11135户、村级洁净之星35269户,创建美丽庭院6630个。夹皮沟镇、友谊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红石砬子镇、公郎头村等12个村镇获评“吉林省文明村镇”。
文化润心,优化乡风文明,建设“软环境”
公吉乡九星村农家书屋干净、整洁、敞亮,窗外绿树成荫,来这里看书学习成了村民陈佳辉的习惯。他说:“以前,想看点书,都不知道去哪儿。有了农家书屋,农闲时就过来转一转,看看书,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
近年来,桦甸市全面实施文化引领强农、文化活动惠农、文化传承兴农、文化服务利农、文化产业富农这“五大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既是当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成为了乡村塑形铸魂的主要依托。目前,桦甸全市9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综合文化站乡乡建,文化广场村村有,硬件设施均已完善。年初,该市已累计为农家书屋补充优质出版物9984册。
实施“农民画”品牌建设工程是桦甸市涵养文明乡风的另一重要举措。他们出台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画(剪纸)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力推动当地农民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近年来,该市先后被文旅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农民画创作及商品研发队伍发展至千余人,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其中56件作品获全国金奖,45件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近日,“农民画之光点亮美丽乡村”项目被省文化馆评为2023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各种精彩的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白桦节、农民文化节、金秋农民文艺汇演连年举办,文化惠民演出年均举办30余场,“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逾百次。以桦郊乡晓光村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为示范,已建成4个“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此外,在2022年,乡村公益电影放映1870余场。
深化服务,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新风尚”
近年来,桦甸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搭建各类平台,不断深化服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在桦甸市率先建成“道德银行积分超市”,超市商品不用花钱购买,村民可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积分即可进行兑换。“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这激发了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五动五比争五星”党建活力擂台赛是桦甸市乡风文明建设的又一平台。按照“年初路演晒承诺,年中拉练看进展,年末评比看成效”的思路,以亮剑精神全面激发乡村干部做事创业积极性,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擂台赛,不仅强化了乡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还有效提升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水平。
文明乡风,志愿服务举旗领航。桦甸市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摒弃旧观念、旧思想,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年初,已经组织百名技术人才走到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把脉开方。仅通过科技下乡,已培训农村群众多达2万余人次。
文明浸润故土,文化滋养乡情,桦甸市文明乡风已蔚然成风。相信在这和风吹拂之下,这幅处处是风景、满眼皆文明的昂扬画卷必将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