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县:柞蚕丝线“串起”全域旅游

作者: 闫巨星

抚顺县:柞蚕丝线“串起”全域旅游0

“别看柞蚕个头不大,可都是宝贝疙瘩,这些年老百姓靠养蚕挣了不少钱,我们乡里也下了不少功夫。”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峡河乡的村民提起柞蚕养殖项目,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峡河乡地处抚顺县南部,距抚顺市区35公里,距辽中环高速出口仅有6公里。当地柞林资源丰富,覆盖面广,现有柞林面积9.2万亩,占全乡林地面积的70%,其中常年用于养蚕的面积6万亩,另有2万亩适宜养蚕的柞林尚未开发,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为柞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

峡河乡有三百余年的柞蚕养殖历史,柞蚕生产技术基础好,享有“抚顺蚕业第一乡”美誉,通过世代相传和经验积累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乡里有600余户、1300余人熟练掌握了养蚕技术。

近年来,峡河乡积极与辽宁省农科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接,引进柞蚕新品种,推广先进的柞蚕放养技术,为柞蚕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综合利用柞蚕资源拓宽了渠道。

2020年,抚顺柞蚕申请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成功。目前,峡河乡从事柞蚕贸易的经纪人有50余人,乡里建起了8座冷库,可储藏柞蚕茧200吨;蚕茧的购销渠道广,多年来经纪人与哈尔滨、西丰、丹东、营口、盖乡等柞蚕茧的生产、加工地区均有购销业务,年销量300余万斤,除本乡的240万斤外,从外地购入100余万斤。2023年,抚顺全县柞蚕茧贸易量达到2000吨,位居全国乡镇同业第一。主产区内农民仅此一项人均增收7200 元。

近年来,抚顺县以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为抓手,以全域旅游创建为目标,大力实施“两谷一带”发展战略,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山区特色农业品牌,探索文旅发展新途径,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为破除柞蚕养殖“看天吃饭”的壁垒,峡河乡主动研究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迈入由传统低附加值的柞蚕养殖向现代文旅并进的多元化发展轨道。

按照“集生产、研发、加工、贸易、科普和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柞蚕产业区”的产业设想,峡河乡持续建设“七彩柞蚕观光园”,放养各种颜色的柞蚕,以满足不同游客自拍打卡和参与蚕茧采摘的个性化需求。

研究撰写柞蚕故事、拍摄柞蚕养殖动漫、创作柞蚕手工作品、开发柞蚕生态特色食品,使游客衣食住行全方位体验柞蚕产品带来的享受。

走进峡河乡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柞蚕文化气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路,临街的建筑、绿化、广告宣传牌等全部与柞蚕及其产品关联。越来越多的游人因“七彩柞蚕”被吸引到峡河乡,柞蚕产业“聚环成链”的全方位发展,真正实现了让游客“来了有看头,坐下有吃头,走时有拿头,回去有想头”的效果。

此外,抚顺县不断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打造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天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景区6个、景点50个、对外开放标准采摘园29个、农家乐279家,其中:4A级景区2个(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天女山森林公园),3A级景区2个(梨花谷风景区、中共沈抚县委旧址纪念馆),形成了以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天女山森林公园、百里采摘带等“两山一带”为核心,集休闲度假、健身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区。围绕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积极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三块石登山比赛已连续举办十七届。

县政府还积极协调县总工会及启动公益基金分别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和中共沈抚县委旧址纪念馆捐赠了优质图书。主办方在两个景区创新推出“图书+旅游”新模式,将“文化书屋”搬进景区,让更多的游客在参观之余,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实现了全县文旅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当地全域旅游事业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