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吊脚楼

布依吊脚楼0

吊脚楼的布依语叫“麻栏”,是布依族的传统民居,在黔西南州沿南北盘江两岸,吊脚楼比比皆是。

吊脚楼依山而建,主要采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搭建成两层楼高的木构架,柱子因坡就势、长短不一地架立在坡地上,建筑框架完全采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内在结构有从简陋的三柱落地到结构严密、纵横宽敞、坚实有力的十五个头不等,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地板高于地面60厘米至150厘米左右。

房屋的下层不设隔墙,里面主要作为猪、牛的畜棚或堆放农具和杂物;上层住人,分客堂、卧室,两侧房前檐向外伸出挑廊和栏杆,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吊脚楼的优点很明显,居住楼上通风防潮、防贼防盗,又可以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

吊脚楼的规模三间或五间不一,大致组成一字形排列,但互不鳞迭含接,建筑形式有单吊式、双吊式或二屋吊式等多种。一些村寨受外来建筑的影响,出现四合式、多合式变化,但整体二层结构、悬空风格不变。

布依吊脚楼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人分析这种居住方式与人类早期为防止在夜晚睡眠时受到野兽伤害而上树巢居的原始习俗有关,其建筑渊源应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树积木而筑的住宅“干栏”相继。《魏书·僚传》记载:“依树积木居其上,名曰‘干栏’,‘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南北盘江沿岸,布依族的吊脚楼建筑地址注重“龙脉”,符合风水学的“脉”“穴”取象。依势而建,遵循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其中有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在布依族修房子的上梁歌谣中有:“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

这里的“太极”“乾坤”“日月”代表了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吊脚楼在主观愿望上希望与天更加接近、更加亲密,从而使人与宇宙浑然一体,更加密不可分。

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吊脚楼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具有静中见动,动中趋向统一的灵巧多变均衡感,这种动态性多层次的高水平对称均衡,把吊脚楼推上了美的典型形态,显示出超拔、风雅和流畅的整体风格。无论远眺近览,平视仰瞻,那优美的形体线条,总给人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使人赏心难敛,欲罢不能。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布依族的吊脚楼同其它民族的传统民宅一样璀璨,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显著的文化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对吊脚楼这种民宅加以保护和传承,使它具有更加灿烂的今天和明天。

(来源: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上一篇: 巴中皮影
下一篇: 哄上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