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对平菇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 楚晓真 刘璇 龚攀 刘格 王保瑞 高翔

不同基质对平菇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0

摘    要:为了探究不同秸秆基质对平菇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大豆、辣椒、秋葵秸秆为主料来栽培平菇,用传统玉米芯培养料作为对照,检测菌丝生长速率、满袋时间、产量以及子实体不同农艺性状等指标,以期为平菇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6种秸秆培养料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菌丝生长速率、缩短满袋时间、提高平菇产量、改善农艺性状。其中T6配方(19%玉米秸秆、19%大豆秸秆、19%辣椒秸秆、19%秋葵秸秆、20%麸皮、2%石灰、1%增抗剂、1%全营养素)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产量最高,为1.58 kg·袋-1,比对照显著提高14.50%,蛋白质、粗纤维、粗多糖含量以及K、Ca、Zn、Cu、Mn矿物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因此,推荐使用T6配方用于平菇栽培。

关键词:秸秆;平菇;菌丝生长;营养成分;矿物元素

中图分类号:S64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4)09-090-06

Effects of different matrix on growth, development, nutrient and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HU Xiaozhen, LIU Xuan, GONG Pan, LIU Ge, WANG Baorui, GAO Xiang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and Technology Science, Zhengzhou 450015, Henan, China)

Abstra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w substrates o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oyster mushroom was cultivated with corn, soybean, pepper and okra straw as the main material, and traditional corncob culture material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to detect mycelium growth rate, bag filling time, yield and different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 bod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yster mushroom efficient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kinds of straw culture materials can increase the growth rate of mycelia, shorten the time of filling the bag, increase the yield of oyster mushroom and improve the agronomic properties. T6 formula(19% corn straw, 19% soybean straw, 19% chilli straw, 19% okra straw, 20% bran, 2% lime, 1% sterilizing agent and 1% total nutrients), had the fastest mycelium growth rate and the highest yield(1.58 kg·bag-1), 14.5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he content of protein, crude fiber, crude polysaccharide and mineral elements K, Ca, Zn, Cu, and Mn a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herefore, T6 formula is recommended for oyster mushroom cultivation.

Key words: Straw; Pleurotus ostreatus; Myceliagrowth; Nutrient; Mineral element

收稿日期:2024-05-16;修回日期:2024-07-29

基金项目:河南省设施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楚晓真,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chuxiaozhen221@126.com

通信作者:龚    攀,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及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gongpan-05@163.com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称糙皮侧耳、侧耳、北风菌、冻菌等,是我国产量排名第三的食用菌[1]。平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3]。平菇适应性强、易于栽培,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管理相对简单、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的青睐[4-7]。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稳居世界之首[8]。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残留的秆、茎、叶等不能食用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粗蛋白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9-10]。食用菌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如漆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可以降解秸秆中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把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以供菌丝生长和利用,最后在菌丝体内重新合成蛋白质、脂肪和其他成分[11-12]。利用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还能降低成本,实现食用菌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13]。

许多秸秆都能用来栽培平菇,且栽培效果良好。孔维威等[14]以小麦秸秆为主料栽培平菇,结果表明,小麦秸秆100 kg,配以棉籽壳50 kg和麦麸30 kg,平菇产量最高,鲜菇质量达276 g·袋-1,生物学效率达110.4%,比纯小麦秸秆高63.2%。徐德海[15]以大豆秸秆为原料栽培平菇,结果表明,大豆秸秆替代木屑比例30%时,发菌期间平菇污染少、菌丝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与对照相当,且豆秸粉碎粒径在1.0 cm左右时比较适宜。江可等[16]以油菜秸秆和稻草为主料栽培平菇,结果表明,油菜秸秆55.5%、稻草37.0%、麦麸5.0%、尿素0.5%、蔗糖1.0%、石膏1.0%栽培效果最好,菌丝日平均生长量达0.834 cm·d-1,两茬菇生物学效率为88.0%。尽管70%、55%、40%的水稻秸秆[17]、52.2%的玉米秸秆[18]、50%~70%的茄子秸秆[19]栽培平菇,都有较好的栽培效果,但不同秸秆复配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河南是农业大省,秸秆种类多,资源丰富,笔者选用玉米、大豆、辣椒和秋葵秸秆作为栽培基质,探索不同秸秆复配基质对平菇生长发育、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平菇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平菇菌株为969,为广温型,由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食用菌实验室提供;玉米秸秆、大豆秸秆、辣椒秸秆、秋葵秸秆由郑州市蔬菜研发中心提供,大片麸皮、玉米芯、石灰、增抗剂以及食用菌全营养素由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统一采购,其中食用菌全营养素购自江苏天达食用菌研究所。

1.2 设计

试验于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市蔬菜研发中心平菇栽培温室进行,根据不同秸秆添加比例设计配方T1~T6,以玉米芯传统配方为对照(CK),共设计7个处理(表1)。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配方3次重复,每处理20袋。

1.3 方法

1.3.1 基料处理 将新鲜无霉变的秸秆晒干后,粉碎成10 mm左右的颗粒。按照配方称取各培养原料,秸秆需提前浸泡24 h后捞出,沥干水分,与其他辅料反复翻拌,充分混合均匀后可装袋,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

1.3.2 菌袋制作及接种 采用方形聚丙烯透气折角袋,菌袋制作方法同常规方法,每个菌袋培养料干质量为1.5 kg,所有菌袋装好后一同进行常压灭菌18 h,待菌袋冷却后接种,接种后置于菇房内发菌培养,发菌期间要多检查,及时挑拣出有霉菌的菌包。

1.3.3 栽培管理 按照平菇栽培方式统一管理,保持菇房内干净卫生,定期喷水,发菌期间相对湿度65%,出菇期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1.4 指标测定

采用直线测量法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速度/(cm·d-1)=菌丝生长长度/菌丝生长天数。采用直接观察法判断菌丝长势,用“+”表示,“+”越多,代表菌丝越密、越粗壮、色泽越好。“+”表示长势一般,“++”表示长势较好,“+++”表示长势最好。当平菇长至七分熟时采收,测量并记录菌盖宽度、菌盖厚度、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褶宽度、菌褶密度等子实体农艺性状。并记录每袋第一茬菇产量和总产量。每个处理随机挑选10袋称质量,取其平均值。生物学效率/%=子实体鲜质量/培养料干质量×100。

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5-2016测定蛋白质含量[20],参照GB/T 5009.10-2003测定粗纤维含量[21]、参照NY/T 1676-2008测定粗多糖含量[22]、参照GB/T 15674-2009测定粗脂肪含量[23]。

平菇子实体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参照GB 5009.91-2017测定钾含量[24],参照GB 5009.87-2016测定磷含量[25],参照GB 5009.92-2016测定钙含量[26],参照GB 5009.241-2017测定镁含量[27],参照GB 5009.90-2016测定铁含量[28],参照GB 5009.13-2017测定铜含量[29],参照GB 5009.14-2017测定锌含量[30],参照GB 5009.242-2017测定锰含量[31],参照GB 5009.93-2017测定硒含量[32]。

1.5 数据分析

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及图表制作,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LSD方法的多重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配方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基质配方中,菌丝生长速率有所差异。与CK相比,6种基质配方中菌丝生长速率及长势均较好,除T3配方与CK无显著差异外,其余配方菌丝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CK。其中,T6配方的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为9.22 mm·d-1,比CK显著提高9.24%,其次为T5、T4、T2、T1、T3,比CK提高1.66%~7.58%。

在不同基质配方中,菌丝满袋时间与菌丝生长速率表现一致,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6<T5<T4<T2<T1<T3<CK,其中T6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8.4 d,比CK显著减少3.6 d。

在平菇产量相关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基本一致,6种基质配方的平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高于CK。其中T6配方的总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58 kg和105.47%,分别比CK显著提高14.49%和12.59个百分点。

2.2 不同基质配方对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不同基质配方中,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在菌盖宽度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6>T5>T4>T2>T1>T3>CK,各配方菌盖宽度比CK增加0.32%~16.23%,其中T1、T3与CK差异不显著,其余配方均显著高于CK。在菌盖厚度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4>T5>T6>T3>T2=CK>T1,与CK相比,各配方菌盖厚度变幅为-1.22%~12.20%,其中T1、T2、T3、T6与CK均无显著差异。在菌柄长度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5<T3<T2<T1<T4<T6<CK,各处理比CK显著降低7.50%~13.44%。在菌柄直径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4>T6>T5>T1>T2>T3>CK,各处理比CK增加1.22%~15.85%,其中T1、T2、T3均与CK无显著差异。在菌褶宽度指标中,各处理变化不大,与CK无显著差异。在菌褶密度指标中,各处理整体表现为T6>T5>T3=T4>T1=T2>CK,各处理比CK增加4.35%~17.40%,其中T3、T4、T5和T6均与CK 呈显著差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