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薹新品种青芸1号的选育
作者: 吴艺飞 丁茁荑 周晓波 刘志全
摘 要: 青芸1号是以雄性不育系CMS B11-17-1-4为母本、多代自交系D11-25-2-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中熟白菜薹新品种。从播种到主薹始收60~65 d,全生育期约110 d。株高50~55 cm、开展度50~53 cm,外叶微皱,浅绿色。主薹粗壮,薹径2.0~2.5 cm,子薹多而萌发整齐,7~10根,薹径1.7~1.9 cm,平均单薹质量86~126 g。薹叶浅黄绿色,呈剑形略卷曲,薹叶柄短,薹形美观。纤维含量低,口感柔软,味甜,商品性好。耐寒,抗病毒病、霜霉病,667 m2产量2400~3000 kg,适合湖南省及相似生态气候区秋冬季露地种植。2019年通过湖南省内蔬菜领域专家对该品种进行的现场评议。
关键词: 白菜薹; 新品种; 青芸1号
中图分类号: S63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1-108-04
Breeding of a new Brassica campestris cultivar Qingyun No. 1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
WU Yifei, DING Zhuoyi, ZHOU Xiaobo, LIU Zhiquan
(Hun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Hunan Vegeta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Changsha 410125, Hunan,China)
Abstract: Qingyun No. 1 is a new early-medium maturity Flowering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variety, derived from male sterile line CMS B11-17-1-4 as female parent and high-generation inbred line D11-25-2-2 as male parent. It takes 60-65 days from sowing to main bolt,and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is about 110 days. The height and breadth of plant were 50-55 cm and 50-53 cm respectively, with light green and slightly wrinkled outer leaves. The main bolt is thick and strong, the bolt diameter is 2.0-2.5 cm, 7-10 germinated neatly sub bolt with 1.7-1.9 cm in bolt diameter, and the average single bolt weight is 86-126 g. The bolt leaves are light yellowish green, in sword shape, slightly curled, short petiole. The bolts taste sort and sweet with low fiber content and good commodity. It is cold resistant and resistant to virus disease and downy mildew, with an output of 2400-3000 kg per 667 m2, which is suitable for open field planting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 similar ecological climate areas. The variety field evaluation was organized by the vegetable expert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9.
Key words: Brassica campestris; New cultivar; Qingyun No. 1
1 育种目标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perperea Hort.)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普通白菜种的变种,以采收花薹作为主要食用器官,白菜薹(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var.)是菜薹的一种类型,原产于我国,也是南方地区秋冬季重要的叶类蔬菜[1-2]。由于冬闲田栽培模式的推广,菜薹生产面积发展迅速,目前仅湖南省年种植面积就达到5.34万hm2左右[3]。近年来,随着宁夏、甘肃及青海等西北高海拔地区越夏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菜薹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生产上对菜薹品种的多样性、商品性、耐寒性、丰产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菜薹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大白菜薹口感比较软、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目前市场上的大白菜薹一般要到第2年的春季才会上市,上市时间比较晚,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5-7]。为满足生产和市场所需要,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菜薹课题组制订了培育早熟性、外观品质、丰产性均较好的大白菜薹品种为育种目标[8-11]。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选育
母本CMS B11-17-1-4是从2012年春开始以菜薹自交系B11-17-1-4作为保持系与来源于改良萝卜质不育源(CMsR3)测交,再经连续3年5代回交于2014年育成与保持系性状一致的菜薹雄性不育系。其主要特性是不育性稳定,不育度100%;从播种至主薹始收约50 d,植株生长势强,单株质量1.5 kg左右,株幅45~50 cm,外叶微皱,菜薹浅绿色,薹叶小、呈三角形,有蜡粉,外观品质好,侧薹发生能力较强,抗性好。
父本D11-25-2-2则是2010年从山东收集的早熟大白菜与白菜薹杂交后,经4年5代自交筛选,于2014年得到的不结球白菜自交不亲和系;从播种至主薹始收70 d左右,全生育期110 d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单株质量0.8 kg左右,株型较开展,株幅35~40 cm;菜薹黄绿色,外叶微皱,薹叶较小,味甜,口感柔软,品质好;植株耐寒性较强。
2.2 选育经过
2015年春季进行配组,2015年秋季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组合筛选,通过与同时期配组的35个组合一同观察比较,组合CMS B11-17-1-4×D11-25-2-2综合表现突出,植株浅黄绿色,外叶微皱,侧薹整齐一致,一次可采收8~10根,产量极高,在外观品质、商品性、产量等方面表现优良; 2016年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高桥试验基地组织开展品种比较试验,2016—2017年分别在长沙市、湘潭市、新田县、南县及武汉市5个试点单位进行了多点试验,2018年进行生产示范试验,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田间表现优异,性状稳定一致,符合生产需要,将其定名为青芸1号。2019年组织湖南省内蔬菜领域专家对该品种进行了现场评议,专家组认为该品种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 选育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2016年秋季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大田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采用漂浮育苗,苗龄22 d,畦面宽0.8 m,双行种植,株距30 cm,行距35 cm,每小区面积30 m2,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五彩黄薹1号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青芸1号从播种到主薹始收60~65 d,全生育期约110 d。株高50~55 cm、开展度50~53 cm,外叶微皱,浅绿色。主薹粗壮,薹径2.0~2.5 cm,子薹多而萌发整齐,7~10根,薹径1.7~1.9 cm,单薹质量93~105 g。薹叶浅黄绿色,略卷曲,薹叶柄短,薹形美观。青芸1号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表1)。这主要是由于青芸1号除了主薹、侧薹外还可以采收孙薹,采薹数量多数在9根以上,且薹较为粗壮、单薹质量也略高于对照。
3.2 区域试验
2016—2017年秋季在湘潭、南县、新田、武汉和长沙一共5个点进行了多点区域比较试验,畦面宽0.8 m,沟宽30 cm,畦高30 cm,双行种植,株距30 cm,行距35 cm,按当地的栽培习惯和栽培管理水平进行露地种植,每小区种植50 m2,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以五彩黄薹1号为对照。通过调查统计,青芸1号在长沙、湘潭、南县、新田及武汉5个点的总产量均比对照五彩黄薹1号高,两者差异显著,2016年5个点平均667 m2产量达2 730.7 kg,比对照平均增产达44.8 %,2017年5个试点平均667 m2产量达2 035.2 kg,比对照平均增产30.2%。青芸一号田间表现整齐度好,薹形较美观,口感柔软,品质较好(表2)。
3.3 生产试验
2018年秋季在南县和新田县各进行13 340 m2生产示范试验。畦面宽1.4 m,沟宽30 cm,畦高30 cm,每畦种植4行,株距30 cm,行距35 cm,按当地栽培管理水平进行露地种植,以五彩黄薹1号作对照。青芸1号667 m2产量为2420.1 kg,较对照增产37.5%。青芸1号田间表现耐寒性较强,侧薹数量多达8~10根,菜薹柔嫩,口感较好(表3)。
3.4 抗病性鉴定
2017年秋季在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对青芸1号和对照品种五彩黄薹1号进行霜霉病和病毒病的抗病性鉴定。病害的鉴定评价方法参照GB/T 23392.1—2009、NY/T 1857.7—2010。于2017年8月25日播种,9月中旬种植于大田中,每小区种植100株,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于11月中旬菜薹采收期调查病害的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表4)表明,青芸1号的霜霉病、病毒病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41和1.26,均为抗病级别(R)。青芸1号对病毒病的抗性略强于对照,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不明显。
3.5 品质鉴定
2017年秋季试验中,经湖南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GB/T 5009.86—2016、GB/T 5009.10—2003、GB 5009.5—2016、GB 5009.7—2016、NY/T 2637—2014中的方法分析维生素、粗纤维、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5)表明,青芸1号的花薹水分含量94.5%,粗纤维含量0.95%,干物质含量5.5%,可溶性糖含量8.1%,维生素C含量287.5 mg·kg-1,粗纤维含量比对照低,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高,口感更加柔软甘甜。
4 品种特征特性
早中熟,从播种到主薹始收60~65 d,全生育期约110 d。株高50~55 cm、开展度50~53 cm,外叶微皱,浅绿色。主薹粗壮,薹径2.0~2.5 cm,子薹多而萌发整齐,7~10根,薹径1.7~1.9 cm,单薹质量86~126 g。薹叶浅黄绿色,呈剑形略卷曲,薹叶柄短,薹形美观。纤维含量低,口感柔软,味甜,商品性好。耐寒,抗病毒病、霜霉病,667 m2产量2400~3000 kg,适合湖南省及相似生态气候区秋冬季露地种植(见彩插8)。
5 栽培技术要点
长江中下流域宜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播种。采用育苗移栽,苗龄22~25 d,株距35 cm,行距35~40 cm,每667 m2栽3000株左右。重施有机肥做基肥,在定植后10~15 d追1次高氮速效肥,主薹和侧薹采薹后各追1次磷钾肥。青芸1号白菜薹生长速度快,当菜薹生长到长30~40 cm(有1~2朵花开放)时及时采收。菜薹切口略斜,切面要平整,防积水软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