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评价
作者: 孙永珍 贺靖 魏芳 杨伟健
摘 要: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从番茄育种、种植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出发,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番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评价指标,分别从出口竞争力、出口贸易质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等方面对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产业整体实现了长足发展,育种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贸易稳步增长。但与作为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的是,目前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水平还相对较弱,与墨西哥、西班牙等其他番茄主产国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从加强良种选育创新研究、实施标准化高效种植模式、建立国内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提升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番茄; “十三五”时期; 产业发展; 国际竞争力;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41.2+F752.6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1-112-05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mato industr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UN Yongzhen1, HE Jing2, WEI Fang3, YANG Weijian4
(1.School of Business,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Hebei, China; 2.Agriculture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0, Guangxi, China; 3. Sifang College,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1132, Hebei, China; 4. Handan Branch,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Handan 056002, Hebei,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the largest tomato producer in the world.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mato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y breeding, planting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elect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export price index,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level of China’s tomato from the aspects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export trade qualit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13 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tomato industry had achieved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the breeding level had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scale had continuously expanded, and the export trade had been steadily grown But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world’s largest tomato produce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mato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Mexico, Spain and other major tomato producing countries.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mato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improved variety breeding, implementing the standardized and efficient planting model, and establishing marke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Key words: Tomato;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commendations
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茄果类蔬菜作物之一,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食用保健及辅助治疗功效,素有“菜中之果”“平民水果之王”之称。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生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番茄种植面积达到了111.15万hm2,产量达到了6 486.58万t,分别约占世界比重的22.00%和34.72%。近年来,随着国内番茄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番茄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世界番茄市场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优势农产品之一,位居蔬菜单项产品出口第二位[1]。可以预见,随着国际经贸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球番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我国番茄贸易出口也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因此,笔者通过对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价与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番茄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
1 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现状
1.1 番茄育种发展
我国既是世界番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番茄种子市场,种子市场规模超过15亿元[2]。虽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番茄育种水平仍然处于“跟跑”阶段,但随着我国现代种业发展治理体系的逐渐完善,“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对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番茄育种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与国外之间的差距水平也在逐步缩小[3]。一方面,我国登记选育番茄新品种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复合抗病性和品质质量方面也显著提高。2020年,我国登记番茄品种数为763个,比2019年增加了66.23%(表1)。上海菲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瑞星5号、西安市蔬菜所选育的毛粉802、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益丰、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新星101等番茄系列新品种,在抗病性、广适性、商品性和高产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种植效果,其品种推广面积均基本保持在6667 hm2以上 [4];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主体在我国番茄商业化育种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发突出[5]。2020年,来自企业的番茄登记品种数为620个,比2019年增加了55.00%,约占当年番茄登记品种总数的81.26%。其中,来自国内企业的番茄登记品种数为579个,比2019年增加了53.17%,约占当年番茄登记品种总数的75.88%。
1.2 番茄种植生产
第一,从番茄整体生产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生产各项指标总体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表2)。2020年我国番茄种植面积为111.15万hm2,总产量为6 486.58万t,1 hm2产量为58 359.85 kg,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6.18%、12.94%和6.37%。第二,从番茄生产空间布局情况来看,随着品种选育、栽培种植、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进步,共同推动了我国番茄生产布局的不断优化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长江流域早春生产区、北部高纬度夏秋生产区、西南冬季生产区、西北黄土高原生产区、华南露地生产区和黄淮海及环渤海设施生产区等为代表的六大番茄优势产区,有效保障了我国番茄实现周年均衡化供应。其中,北方番茄种植以保护地为主,南方以露地为主,但随着对商品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南方保护地种植规模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北方以口感沙绵、颜色粉靓的粉果为主,南方以质感坚硬、颜色鲜红的红果为主,总体呈现出“北粉南红”的种植特点。第三,从番茄生产经济效益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国番茄生产经济效益总体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表3)。2020年,我国露地番茄每667 m2产值为11 227.48元、净利润为5 710.16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64.11%和114.84%。设施番茄的经济效益水平要远高于露地番茄,基本维持在1.5~2.0倍的效益水平。2020年,我国设施番茄每667 m2产值为18 317.13元、净利润为8 828.29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35.73%和66.35%。
1.3 番茄国际贸易
作为三大世界性贸易蔬菜之一[6],“十三五”期间我国在世界番茄市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世界番茄贸易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表4)。第一,从国际贸易流向来看,我国番茄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贸易顺差特征。2020年,我国番茄进口额仅为2 294.00万美元,而出口额则是达到了27 445.80万美元,约是进口额的12倍。第二,从出口贸易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番茄出口贸易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2020年,我国番茄出口量为23.81万t,番茄出口额为27 445.80万美元,比2016年分别增加了15.40%和61.01%,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也分别由2016年的2.48%和1.98%提高到了2020年的3.06%和2.78%。第三,从出口贸易对象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越南、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内地合计向中国香港、越南、俄罗斯的番茄出口量为22.81万t、出口额为27 013.72万美元,分别占我国番茄出口总量的95.79%和98.43%。其中,仅向中国香港的出口量就达到了13.35万t、出口额达到了17 941.09万美元,分别占我国番茄出口总量56.09%和出口额的65.37%。
2 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进出口数据评价法是国际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关于这类方法的指标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多。王志丹等[7]、周林毅等[8]、石鑫岩[9]、张哲晰等[10]、祝捍敏[11]等学者先后通过采用进出口数据评价法,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相对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比等不同评价指标对不同地域范畴内不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数据可得性、评价科学性和结果可比性原则,通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采用进出口数据评价法,选取了巴西、中国、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土耳其、美国等目前世界番茄产量排名靠前的7个参照国家(由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中印度、埃及、伊朗等3个番茄主产国的部分番茄贸易指标数据缺失,因此在选取排名靠前的番茄主产国时未包含这3个国家)的2016—2020年番茄进出口贸易数据,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3项评价指标,分别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出口贸易质量以及生产效率竞争优势等3个方面对我国番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