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早熟大蒜-长豇豆套种宜机化轻简化栽培模式
作者: 邵秀丽 姚秋菊 张慎璞 寇艳玲 田素珍
摘 要: 介绍了2018—2022年笔者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早熟大蒜-长豇豆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早熟大蒜机械化播种的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长豇豆的轻简化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的优势和效益。分析表明:早熟大蒜667 m2产值在6650~7500元;长豇豆 667 m2收益为12 000~16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2 140~16 990元,经济效益较好。
关键词: 早熟大蒜; 长豇豆; 宜机化轻简化栽培; 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3.4+S643.4 文献标志码: C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3-135-05
大蒜是我国主要特色经济作物之一,河南年均种植面积为12.2万hm2,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1-3]。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蒜种植大户、大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农村劳动力却在向城市转移,致使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调整传统种植模式,开展宜机化、轻简化栽培模式研究。为促进大蒜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产效益,笔者课题组开展了早熟大蒜-长豇豆套种宜机化轻简化栽培模式研究[4-7]。该栽培模式在河南省郑州市周边已实施近5年,该模式连作障碍轻、病虫害发生少,秸秆循环利用,节药减肥;长豇豆搭架轻简化、大蒜播种机械化,省工增效。助力河南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迈进。2018—2021年笔者所在课题组在中牟县韩寺镇半截楼村、董庄村、东营村和滑县高平镇河门头村等累计推广13.34 hm2,辐射推广面积约200 hm2,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2 140~16 990元,效益较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1 栽培模式
早熟大蒜9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收获。长豇豆3月下旬用72孔穴盘温室内育苗,每穴2粒,苗龄18~20 d。4月中下旬,早熟大蒜蒜薹收获完毕,长豇豆幼苗2~3片真叶时定植于大蒜行间(图1)。大蒜行距18~20 cm,株距10~12 cm,每8~10行大蒜预留40~60 cm畦埂,在畦埂两边按株距20 cm、行距40 cm,每穴2株定植长豇豆。
2 长豇豆轻简化栽培技术
长豇豆是我国夏秋季节主要蔬菜之一,河南长豇豆种植面积超过1万hm2,随着优良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和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脱水、速冻、腌渍等加工业的发展,长豇豆在品质、产量及出口额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8-9]。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生产规模还在持续增长。
2.1 良种选择
该模式宜选用早熟、耐高温、抗病力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符合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长豇豆品种,如丰收在望、之豇系列、华赣翡翠、尖峰领秀、绿如意等。
2.2 育苗移栽
2.2.1 穴盘育苗 为了早上市,早收益,长豇豆采用温室穴盘育苗。3月下旬用72孔穴盘在温室内提前育苗,每穴2粒,播种前浇足底水,播深2~3 cm,覆土刮平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子叶顶土后撤去地膜,通风降湿。整个苗期一般不浇水。定植前3 d加大通风量,降温炼苗。长豇豆根系发达,但极易木质化,宜小苗移栽。
2.2.2 移栽定植 有研究表明长豇豆提前育苗移栽较露地直播增产20%以上[9]。4月中旬大蒜蒜薹收获后,长豇豆苗龄18~20 d,幼苗具2~3片真叶时移栽定植。裁培采用宽窄行,宽行180 cm,窄行40 cm,株距20 cm左右。定植前7 d畦埂覆盖80 cm银灰色地膜,防虫防草、增加地温,随后带坨定植,667 m2栽植3000穴左右,每穴2株共6000株左右。定植时地膜开口宜小,定植后用泥土封口。定植后浇足底水,此时正处大蒜旺盛生长期,需要水肥较大,随水追施鳞茎膨大肥。
2.3 改良轻简化搭架模式
5月20日左右早熟大蒜收获完毕。此时,长豇豆长至5~6片叶开始伸蔓,需及时搭架引蔓。长豇豆搭架比较繁琐费工,本模式出于节省竹竿和节约人工考虑对搭架模式进行了改良。
搭架采用“人”形竹架+立柱铁丝+尼龙绳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图2)。每垄长豇豆两端栽一立柱(木桩),在立柱1.6~1.8 m处横拉14号镀锌钢丝,拉紧固定,地块长的需要加斜撑,为提高搭架的牢固性,一般在垄长30~50 m处,立柱间加设横杆。随后用2.0~2.5 m长的细竹竿搭人字架,在距植株基部8~10 cm处每穴斜插一竹竿,竹竿插入土中深约10~15 cm,相对竹竿在镀锌钢丝上方形成人字交叉,然后再用一整根尼龙绳从钢丝下方穿过沿人字竹竿缠绕一周即可,无需捆绑,这样就将铁丝和所有竹竿绕扎固定,该模式与普通搭架相比节省了一根横竹竿,同时减少了绑绳环节,大大提高了功效,与传统搭架模式相比,667 m2节省1个工,按目前每个工100元计算,667 m2可节省100元。此外,绳子和铁丝可以循环使用,节省成本。
2.4 田间管理
2.4.1 苗期管理 定植后5 d内检查成活率,发现死苗弱苗要及时替补。齐苗后清除植株根部的杂草,控水控肥,适当蹲苗。
2.4.2 正确引蔓 搭架后要及时引蔓上架,按逆时针方向引蔓2~3次,使茎蔓沿支架生长。引蔓应在晴天的中午或者是下午进行,以免折断嫩头。
2.4.3 合理整枝打顶 长豇豆的主蔓长达2~3 m,合理整枝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促其多坐果。一是抹除底芽。及时抹除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芽,促主蔓粗壮提早开花结荚。二是对侧枝早摘心。中后期主蔓上侧枝保留一片叶摘心,利用侧枝结果。三是打顶尖。主蔓15~20节、高2 m左右时打顶摘心,控制顶部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下部花序上副花芽及侧枝花芽的发育,且方便果荚采收。采收后期,适当疏除下部花梗,避免果荚着地。
2.4.4 水肥管理 长豇豆为多次采收的蔬菜作物,为保证产量既要做好前期水肥管理,还要保证后期追肥。豇豆套种定植时没有施底肥,5月初长豇豆缓苗后,大蒜进入鳞茎膨大期,需水肥较多,结合灌水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促大蒜鳞茎膨大,且满足长豇豆苗期需肥。
5月中旬大蒜收获完毕、豇豆开时搭架引蔓。搭架前浇1次水,667 m2追施10 kg平衡复合肥。大蒜收获时将上部茎叶平铺在豇豆根部,起保水防草补充有机肥的作用。
5月底6月上旬长豇豆进入开花结荚期,需水肥较多。根据气候和土质状况,幼荚2~3 cm时开始浇水施肥,每7~10 d左右浇1次水,结合浇水每15d左右追肥1次,667 m2追施三元素复合肥10~15 kg。为提高产量,开花前和结荚初期各喷施1次含有磷酸二氢钾和硼肥的叶面肥。肥料宜选高磷肥复合肥,高钾肥易造成鼓粒,影响品质。此外,注意补充钙肥,缺钙时易出现弹簧状、螺旋状及顶端细小的果荚。
6月底7月上旬第一批豆荚采收结束,河南省进入高温强光且多雨的季节,易造成豇豆落花落荚和早衰。因此,重视此阶段的管理是保证后期产量的关键。一是及时浇水补肥促根。采荚后及时冲施水溶性护根促根生物菌肥2~3次,667 m2每次5~10 kg。二是合理追施叶面肥。为确保豆荚膨大和第二茬花芽分化,每间隔10 d喷施1次含硼肥+枯草芽孢杆菌等叶面肥,促侧蔓生长、结荚,连续采收至8月底9月上旬。
2.5 长豇豆病虫害防控
该模式长豇豆生长周期较长,病害发生较多。课题组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日常管理,重防辅治。同一地块大蒜长豇豆倒行轮作,选抗病品种,铺设银灰色地膜,及时整枝吊蔓,加强肥水管理;利用杀虫灯、色板、黑光灯、诱蛾器等物理装置诱杀害虫。
2.5.1 病害防控 长豇豆主要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灰霉病、病毒病等[10]。锈病、炭疽病前期预防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45%咪鲜胺微乳剂2000~3000倍液,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灰霉病用10%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1500~2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病毒病可用10%宁南霉素水剂6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等交替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同时添加防治蚜虫、白粉虱药剂。
2.5.2 虫害防控 长豇豆虫害主要有蓟马、豆荚螟、斑潜蝇等。定植至结荚期中期主要防治蓟马。定植后用噻虫嗪等内吸性药剂灌根防效较好;结荚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虫螨腈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间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结荚后期主要防治豆荚螟和斑潜蝇等。豆荚螟选用苏云金杆菌、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斑潜蝇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灭蝇胺、灭胺·杀虫单、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
3 大蒜栽培轻简化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可选择河南当地主栽品种太空二号、鲁蒜一号、云顶早大蒜等,也可选择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筛选培育的早蒜一号、早蒜二号。
3.2 轻简化作业环节
大蒜生产技术流程为:施底肥-耕整地-起垄-播种-浇灌-覆膜-田间管理-蒜薹收获-蒜头收获,各个生产环节机械化、轻简化生产应用程度不同,农机具类型各异。2018—2022年项目组在河南省大蒜主产区中牟县大力推广大蒜机械化播种技术,同时在机械化生产应用水平较高的韩寺镇董庄村、黄店镇八里村、官渡镇天王寺村、刁家镇豆腐刘村开展大蒜种植所有环节机械应用情况的调研。2022年数据显示中牟县有近3 333.33 hm2(5万亩)大蒜采用机械化播种,且除蒜薹收获环节没有农业机械应用外,其他环节均有相应的农业机械或机具(表1)。
3.2.1 轻简化施肥、机械化耕地 大蒜种植播种前底肥撒施和翻耕土壤,采用大型施肥旋耕一体化作业机械。667 m2施市场销售的优质的有机肥3~5 m3,配施三元素复合肥40~50 kg,随后用拖挂式起垄机再耕整一遍,整细耙平,做成1.6~1.8 m宽的畦面,起30~40 cm龟背垄(图3)。
3.2.2 轻简化分瓣、机械化播种 9月中下旬,采用新型振动式大蒜分瓣筛选机,对蒜种进行分瓣筛选,选择大小一致、无伤残、无病害,4~5 g大小的鳞芽,这样可减少机械播种时出现双棵和缺棵的概率。为减少蒜蛆危害,播种前对蒜种进行药剂拌种。随后,根据农户需求选用自走式2BSZB-5型、2BU-12型正芽播种机,或2BSZB型、DB-DSQ-8型非正芽播种机[11],按行距18~20 cm、株距10~12 cm进行机械化播种,每畦8~10行,667 m2栽28 000~32 000株。
3.2.3 化学除草、机械覆膜 定植后浇齐苗水,2 d后喷施封闭除草剂,每667 m2用33%二甲戊灵乳油180~250 mL、或44%二甲戊-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乳油 175~200 mL对水30 kg均匀喷洒地面 [12]。喷药后用机械或手动覆膜机将宽2 m的白色地膜覆于畦面,腹膜后往地膜上撒潮土,让地膜紧贴地面,辅助蒜苗破膜。在幼苗顶土期,每天查看出苗情况,不能自行破膜的幼苗要及时人工辅助出苗,用小铁丝弯成小钩破膜或用小刀划破薄膜将幼苗拉出。
3.3 田间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灌好“三水”越冬水,土壤封冻之前浇1次;返青水,翌年春天土壤即将解冻时浇水1次;膨大水,在蒜头快速膨大初期浇水1~2次。此外,土壤保墒情况不同,土壤干旱时可适当增加浇水。施足底肥,根据土壤情况可不追或少追越冬肥;翌年土壤解冻后,随返青水667 m2追施15~20 kg高钾复合肥;蒜薹采收后,结合膨大水,667 m2追施平衡复合肥20~3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