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艺操作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作者: 包睿 赏蕾娟 张辉 杜崇 王超楠
摘 要:为了探讨甜瓜在生产栽培过程中不同农艺操作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选用不同果脐大小的新疆地方品种老汉瓜和甜宝为材料,通过不同单株留瓜数量、雌蕊花柱宿存与去除、不同播种期、不同坐果节位、不同药剂处理,分析5种不同田间处理方式对甜瓜果脐大小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甜瓜果脐大小均影响较大,其中单株留瓜2个较单株留瓜1个处理的果脐减小,开花后36 h去除雌蕊花柱较雌蕊花柱宿存处理的果脐减小,中、高节位坐果较低节位坐果处理的果脐增大,播种期1、2(5月12日、5月19日)较播种期3(5月26日)处理的甜瓜果脐增大。甜瓜开花期利用不同浓度氯吡脲、赤霉素、甲硫乙霉威处理雌花子房均会增大果实果脐,作用效果为甲硫乙霉威<氯吡脲<赤霉素,生产上推荐使用甲硫乙霉威处理甜瓜坐果。
关键词:甜瓜;果脐大小;农艺操作;甲硫乙霉威
中图分类号:S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3)07-024-07
Effects of different field practices on melon fruit navel
BAO Rui SHANG Leijuan ZHANG Hui DU Chong WANG Chaonan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Xinjiang, China; 2. Horticulture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gronomic operations on melon fruit navel in the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re selected from Xinjiang local varieties named Laohangua and Tianbao. The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field treatments on melon fruit navel were analyzed through different the number of retained melons per plant, the persistence and removal of pistils, different sowing dates, different fruit setting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treat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treatment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melon fruit navel. Keeping 2 melons per plant, removing pistils 36 hours after flowering pollination, and setting fruit at low nodes and sowing on May 26(sowing date 3)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henomenon of big navel. At flowering stage, ovaries of female flower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orchlorfenuron and gibberellin and thiophanate-methyl + ethofencarb could increase the navel size. The effect was thiophanate-methyl + ethofencarb < forchlorfenuron < gibberellin.
Key words: Melon; Blossom-end scar size; Field practices; Thiophanate-methyl + ethofencarb
甜瓜(Cucumis melo L.)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甜瓜属(Cucumis)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1],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水果之一,在中外享誉盛名[2],已逐渐成为继红枣、核桃之后的又一区域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和财政自立中占重要地位[3]。
果脐是指花脱落后的痕迹,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一个大疤,俗称“大肚脐”[4],且大果脐材料常常会出现裂果现象[5],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并造成经济损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持续增长,消费者不仅对甜瓜果实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其外观品质要求也愈加提高。已有研究表明多种措施均能影响瓜类生长发育。李立昆等[6]研究表明,单蔓留单瓜处理多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单蔓留双瓜处理,但单蔓留双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单蔓留单瓜处理38.9%。刘峻蓉[7]研究表明,随着蔓数的增加,海蜜5号甜瓜化瓜率明显增加,营养消耗增加。熊韬等[8]研究表明,适宜的播种期不仅能够保证甜瓜整个生长期处于有利的气候条件下,而且还能确保外界环境中水分、光热等资源可以被充分利用。Rylski[9]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和低温是引起番茄花疤的重要因素。王芳丽等[10]研究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番茄花端会形成脐状疤痕果实,而生长调节剂引起花端疤痕更长。张晓东等[11]研究表明,吐鲁番大田哈密瓜最适播种期是7月10—20日,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最大。徐晨光等[12]研究表明,单蔓整枝留1果处理,产量和品质均明显好于双蔓整枝留2果处理。目前关于影响甜瓜果脐大小因素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开展5种不同田间处理方式对甜瓜果脐大小影响因素的研究,旨在减小果脐,提高甜瓜外观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为甜瓜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甜瓜材料:老汉瓜是新疆的地方品种,属于厚皮甜瓜(编号GD1和GD2),果脐直径大(均值>4 cm);自育厚皮甜瓜自交系(编号GD13),果脐直径中等(均值1.5~2.0 cm);自育小果脐厚皮甜瓜自交系(编号GX1),果脐直径小(均值<1.5 cm);甜宝薄皮甜瓜自交系(姊妹系材料编号GD7和GD17),果脐直径较大(均值2~3 cm)。种子均由新疆西域种业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药剂: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农药产品标准证号Q/915108MA68HDG804。纯赤霉素GA3: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5 g装纯GA3。甲硫乙霉威: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的1 g装可湿性粉剂,农药产品标准证号Q/CZT39-2010。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5—9月在新疆西域种业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5种处理方式。
方式1:不同单株留瓜数量。单株同一留瓜节位分别留瓜1个和2个。
方式2:花后雌蕊花柱宿存与去除。在甜瓜雌花开花前一天下午进行套帽,第二天清晨花开时人工授粉并套帽,开花授粉36 h后,对雌花的雌蕊花柱进行摘除,以雌蕊花柱宿存为对照。
方式3:不同播种期处理。设置3个不同播种期,间隔为7 d,播种日期分别为2020年的5月12日、5月19日、5月26日。
方式4:不同坐果节位处理。分别设置选留低节位主蔓第5~第7节子蔓坐果、中节位主蔓第8~第10节子蔓坐果、高节位主蔓第11~第13节子蔓坐果,自然授粉,每株留瓜1个,将多余瓜摘除。
方式5:不同药剂处理。分别选用3种药剂:氯吡脲、赤霉素、甲硫乙霉威。并且分别设置高、中、低3个浓度。其中,氯吡脲溶液浓度设置为100倍液、150倍液、200倍液;赤霉素质量浓度设置为20、40、80 mg·L-1;甲硫乙霉威浓度设置为1000倍液、1250倍液、1500倍液;并且设置人工授粉作为对照。在甜瓜雌花开放的前1天傍晚,将第2天开放的雌花子房整个浸入处理溶液中,处理后进行套帽。每一株甜瓜根据开花时间顺序预备处理3个雌花,在果实膨大后选瓜,每株保留1个瓜。
以上处理方式均采用单蔓整枝,株距0.3 m,行距2 m。每个处理种10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水肥环境条件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指标测定
果脐直径大小测定:通过直尺测量成熟果实果脐的最大直径,果脐为不规则图形时,以最长内径为果脐直径,精度0.1 cm。
1.4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汇总数据并制图,通过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株留瓜数量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不同单株留瓜数量处理中存在差异性,不同材料之间的变化趋势不同。从图1可看出,甜瓜最大果脐是材料GD1单株留瓜1个处理,为5.49 cm;甜瓜最小果脐是材料GX1单株留瓜1个处理,为0.40 cm。其中,材料GD1和GD13单株留1个瓜处理果脐均大于留2个瓜处理,且两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材料GX1单株留1个瓜和2个瓜,果脐大小无显著差异。
2.2 雌蕊花柱宿存与去除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4个品种甜瓜果脐在雌蕊花柱宿存与去除处理中均存在显著差异。甜瓜最大果脐是材料GD1留雌蕊花柱处理,为4.56 cm;甜瓜最小果脐是GX1去雌蕊花柱处理,为0.37 cm。材料GD1、GD13、GD7和GX1在授粉36 h后,雌蕊花柱去除处理果脐大小分别为3.76、1.75、1.33、0.37 cm,雌蕊花柱宿存处理果脐大小分别为4.56、2.47、1.95、0.66 cm。由此可见,去除雌蕊花柱果脐均会变小,且与雌蕊花柱宿存的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播种期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甜瓜果脐在不同播种期处理中存在差异性,但不同材料间处理后甜瓜果脐大小变化趋势不同。甜瓜最大果脐是材料GD2第一个播种期处理,为7.42 cm;甜瓜最小果脐是材料GX1第一个播种期处理,为0.75 cm。材料GD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果脐大小呈变小趋势,其中5月12日播种与5月19日、5月26日播种存在显著差异,而5月19日播种与5月26日播种差异不显著;材料GD1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果脐大小呈变小趋势,且3个播种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材料GD17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果脐大小变化不大,且3个播种期之间差异不显著;材料GX1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果脐大小呈变大趋势,5月12日播种与5月19日播种差异显著,5月19日播种与5月26日播种差异不显著,5月12日播种与5月26日播种存在显著差异。
2.4 不同坐果节位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由图4可知,甜瓜果脐在不同节位处理中存在差异性,但在不同材料中甜瓜果脐大小变化趋势表现并不一致。甜瓜最大果脐是材料GD2中节位处理,为7.81 cm;甜瓜最小果脐是材料GX1低节位处理,为0.66 cm。材料GD2随着坐果节位的变高,甜瓜果脐大小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不同坐果节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材料GD13随着坐果节位的变高,甜瓜果脐大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坐果节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材料GD17和GX1中,随着坐果节位的变高,甜瓜果脐均呈变大的趋势,中节位和高节位坐果处理果脐均显著大于低节位坐果处理,但中节位和高节位坐果处理果脐大小之间差异不显著。
2.5 不同药剂及不同浓度处理对甜瓜果脐大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对照相比,所有供试药剂均显著增大了甜瓜的果脐,但不同药剂对甜瓜果脐大小的作用有一定差异,并且在不同材料中,相同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甜瓜果脐大小的作用也不同。在材料GD1、GD13、GX1中氯吡脲处理后,甜瓜平均果脐大小分别为4.79、2.41、0.49 cm,赤霉素处理后甜瓜平均果脐大小分别为5.22、2.64、0.56 cm,甲硫乙霉威处理后甜瓜平均果脐大小分别为4.60、2.35、0.54 cm。可见,就对果脐大小影响来看,在材料GD1、GD13中,从小到大依次为甲硫乙霉威<氯吡脲<赤霉素处理;而在材料GX1中,果脐大小从小到大依次为氯吡脲<甲硫乙霉威<赤霉素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