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种植户技能提升策略选择行为促进香菇集约化生产研究

作者: 耿立 胡素娟 吴杰 崔筱 刘芹 张玉亭 孔维丽

基于种植户技能提升策略选择行为促进香菇集约化生产研究 0

摘    要: 研究种植户技能提升策略,促进种植户与香菇集约化生产方式有机衔接,推动香菇产业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以快速发展的香菇集约化制棒生产方式为背景,利用河南西峡、泌阳、卢氏3县香菇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种植户的技术提升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种植户的技能提升策略主要分为自主学习、外出参观考察、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参加制棒厂的技能培训,选择不同策略的影响因素并不一致。政府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免费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扩大自主学习渠道,有效提高种植户生产技能水平,构建种植户与制棒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市场预期,是推动香菇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集约化; 种植户; 技能提升; 多元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08-146-07

Abstract: To study the skills upgrading strategies of growers,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growers and the intensive production mode of Lentinus edod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 edodes industry to the modern mode of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 edodes intensive stick production mode,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L. edodes growers in Xixia, Biyang and Lushi counties of Henan Province, the multi-Logistic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kills upgrading strategies of grower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kills upgrading strategies of growers were mainly divided into independent learning, going out to visit, participating in the skills training organiz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skills training of the bar factor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oosing different strategies were not consistent. The combination of government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training, free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expanding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channels of grower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of growers, build a closer interest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growers and stick factories, and improve market expectations, which are the keys to promote the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L. edodes.

Key words: Intensive; Growers; Skills upgrad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model

河南省是食用菌大省,产量、产值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位。在脱贫攻坚中,全省39个贫困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主要抓手[1]。香菇是河南省第一大食用菌种植品种,2020年产量达365万t,占全国香菇总产量的1/3[2],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区的西峡、卢氏、泌阳、鲁山、嵩县、汝阳等20多个县,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河南省食用菌协会产业调研数据)。种植户是香菇产业发展的基本力量,也是生产方式与产业技术不断进化的主要动力。把规模化经营的种植户培育成有活力的新型家庭农场、促进分散的种植户与香菇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方式有机衔接,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任务[3]。近年来全国多个香菇主产区加大了专业化制棒工厂建设力度,推动分散的种植方式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式转变[4]。但是,生产中大规模香菇菌棒污染、产量不达标现象频发,造成种植户损失惨重,影响了香菇产业的现代化进程。究其原因,分散的种植户种植规模较小、条件简陋、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偏低,造成其现有技术能力与集约化生产方式要求不匹配。因此,研究香菇集约化生产背景下如何提升种植户的生产技能,以促进分散种植户与集约化生产方式有机衔接、加快香菇产业生产方式转变,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

香菇种植户的技能提升需求主要来自于技术、市场、管理及自身认知的变化。从技术方面看,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极大地提升了香菇菌棒的生产效率、菇房菌棒容积率和周转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液体菌种发酵、制棒生产线、自动接种机、自动刺孔机、天车机械手、智能化环境调控系统等的快速应用,也造成行业内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5]。从市场方面看,集约化生产方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及产品市场供应量,同时也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利润降低,食用菌产品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急需种植户提升管理技能,提升产品品质,从而提升产量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6]。从管理方面看,随着部分种植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急需更新个人知识、优化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从个人认知方面看,传统经验式的口口相传的学习方法难以满足未来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方式,有必要通过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甚至终身学习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事实上,很多种植户能够充分认识到集约化生产所带来的风险和机会,并有较强的意愿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适应新形势[7]。

现有文献表明,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家庭年收入、家庭食用菌收入、受教育年限、专业技能水平、种植规模、风险认知、从业年限、政府补贴及外部环境等影响着种植户的新技术采纳行为[5,8-10]。但针对种植户技能提升的选择行为研究鲜有报道,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在借鉴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香菇种植户在集约化背景下的技术能力提升策略选择行为进行专题研究和具体分析。拟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种植户在集约化背景下的技术能力提升策略选择行为及影响其决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优化职业培训方案、提升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提供参考,从而加快香菇产业由分散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方式转变,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西峡、泌阳、卢氏3县是河南省香菇主产县,产量占河南香菇总量的38.4%,从业人员近50万人(河南省食用菌协会产业调研数据),香菇种植基地集中,也是河南“双改”政策实施的重点县,“双改”政策实施加快了香菇产业集约化制棒进程。因此,选取以上3县的香菇种植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调研于2022年6—7月进行,共发放问卷270份,剔除数据缺失、有误及异常样本,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95.19%(表1)。

1.2 变量选择

1.2.1 技能提升策略框架 聘请技术员:聘请具有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人员到自己的基地工作,并学习其技术,是种植户提升技能的最直接方式。然而,选择该方式需要支付一定的工资报酬或技术咨询费给外聘技术员;因而在非必要的情况下,种植户并不倾向于选择该策略。同时,该策略还具有短期性和随机性的缺陷。自主学习:购买图书和期刊资料是自主学习的传统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丰厚的网络学习资源、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多媒体展现形式,大大方便了自主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种植户主动学习的意愿。参观考察:到集约化自动化设施设备生产企业或工厂化制棒基地参观,是获得新技术应用效果相关信息和技术要点的主要手段;而现代通讯与交通手段的普及,使种植户间的“同业交流”与“模仿式创新”行为更加便利高效。参加培训:参加培训分为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制棒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由于两类培训基本都是免费的,从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种植户就近参加培训是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政府提供的培训通常更加系统,有利于种植户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形势、新政策要求、产品市场动向等,对种植户技能提升的作用较为全面;企业培训则更注重集约化生产实操技术,对种植户技能提升的作用更具体、更直接。考虑到两类培训对种植户技能提升的目标、内容及参与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笔者将“政府组织技能培训”与“制棒厂技能培训”作为种植户的2种技能提升策略进行分别考察(图1)。

1.2.2 技能提升策略影响因素 结合香菇产业特征,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香菇种植户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特征因素、生产经营特征因素、控制变量等3大类。其中,个体特征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年限、年参加培训次数、年均家庭总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包括:自制或购买菌棒、种植规模、年均食用菌销售收入、近2年利润变动情况、贷款资金需求、扩大规模意愿(对“未来1~2年我会逐步扩大香菇生产的规模”的认同程度)、利润预期;控制变量包括:附近是否有香菇制棒厂、制棒厂工作经历(是否曾经到制棒厂工作过)、风险认知(机会将大于风险的认识)、利润预期(预计未来1~2年继续生产的利润变动情况)(表2)。

1.3 模型构建

香菇种植户的技术能力提升策略是无序多分类的离散变量,该类问题通常选用多元Probit模型或多元Logistic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以更好地解决各策略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替代性与随机偏好差异等问题[11]。同时,考虑到本研究的自变量中分类变量较多,故选择使用更适合处理此类问题的多元Logistic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由于“聘请技术员到自己的基地工作”是种植户的外向型技术提升策略,而其他4种策略均为种植户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内向应对策略,因此,研究以“聘请技术人员”为基准构建多元Logistic模型,具体形式为:

(1)式中:假设种植户的技术能力提升策略有J个类别,p(j)表示第j类策略的发生比,In[p(j)/p(J)]表示某反应类别j与其参照类别J的发生比的自然对数形式。αj为模型的常数项;βjk为第K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Xk是自变量,表示种植户技术能力提升策略的影响因素;εi为随机扰动项。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1.1 受访对象基本特征 受访对象表现出以中青年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从业年限相对较长、多数每年参加培训、栽培规模多在“1万~15万棒”之间、年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以自制菌棒方式为主、多数没有制棒厂从业经历等特征,这与3个主产县香菇种植户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故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经样本数据可靠性检验,其克朗巴哈值为0.832,表明数据可靠性较好(表3)。

2.1.2 种植户技能提升策略选择 较少种植户选择“聘请技术员”这一外向应对策略,该类种植户仅占比6.61%;依据种植户占比从多到少对其他4种策略进行排序,依次为自主学习(占比32.30%)、参加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占比24.90%)、外出参观考察(占比19.84%)、参加制棒厂的技能培训(占比16.34%)(表4)。

2.2 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到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运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对各解释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VIF最大值为1.94、最小值为1.10,所有自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表明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问题。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见表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