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蒜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作者: 陈晓鑫 王孟伟 白丽 刘晓东

中国大蒜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0

摘    要:大蒜是中国重要的创汇农产品,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中国大蒜出口量和出口额常年居于世界第一。通过从出口现状、出口贸易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大蒜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在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中国大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恒定市场模型(CMS)分析中国大蒜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蒜需求增加是关键因素,其次是竞争力效应,且在不同阶段所起效应存在差异,交叉效应影响相对较小。对此,从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基地、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有效提升中国大蒜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大蒜; 国际竞争力; CMS模型; 出口增长

中图分类号: F633.4+S6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3)10-153-08

Research on driving factors of Chinese garlic export growth

CHEN Xiaoxin, WANG Mengwei, BAI Li,LIU Xiao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

Abstract: Garlic is an important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China’s garlic export volume and export volume rank first in the world all year round.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arlic export trade from aspects such as export status and export trade structure, and us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and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garlic, a CMS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hina's garlic export 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international demand for garlic is a key factor, followed by the competitive effect, and the effects vary at different stages, with relatively small cross effects. Finally,The article propos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garlic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cluding building standardized and intensive bases, improv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vels, improving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s,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s.

Key words: Chinese garlic;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MS model; Export growth

大蒜是具有独特辛辣味且富含丰富营养物质和较高的保健价值的调味性蔬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全国各地范围内均有不同规模的广泛种植,主要产地集中于北方,其中山东、江苏、河南等地都是大蒜栽培集中度较高的主要省份。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中国大蒜收获面积居世界第一位,2021年收获83.18万hm2,占世界大蒜收获面积的50%。目前,大蒜逐渐成为中国最具有出口竞争优势的蔬菜品种之一,2021年中国大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也分别达到217.8万t和2.865亿美元,其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世界比重的70.77%和57.13%。虽然中国近年来大蒜出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同时存在着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国际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效应等一系列问题。除汇率、能源价格及运输成本等会对大蒜出口产生影响之外,还需要深入全面地分析国际需求、竞争力效应等对促进中国大蒜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从而提高中国大蒜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大蒜出口创汇。

1 中国大蒜生产与出口贸易现状

1.1 中国大蒜种植规模

中国作为世界大蒜种植、加工、生产、出口的主要国家,历年来具有食蒜的饮食传统,种植地区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渐拥有了许多具备一定种植规模的大蒜主产区,例如河北独蒜、江苏紫皮蒜、山东红皮蒜、安徽青皮蒜等,中国大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年来也呈现出十分可观的态势,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相关数据,2007—2021年期间中国大蒜种植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种植面积从2007年的75.66万hm2增长到2021年的83.18万hm2,增长了9.95%,并且这15年的大蒜平均种植规模为80.59万hm2,除此之外,大蒜产量从1 606.47万t增加到2 051.34万t,增长了27.7%,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2007—2021年间大蒜平均产量为1 942.97万t。

1.2 中国大蒜出口现状

由于中国大蒜种植的悠久历史,以及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相较于国外大蒜,中国大蒜无论是品质还是市场竞争力都具有显著优势,因此中国大蒜的出口贸易发展稳定,且势头良好。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图1),2007—2021年中国大蒜出口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出口量由2007年的171.74万t上升到2021年的217.87万t,增长了26.86%,这表明伴随中国大蒜收获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其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长。2007年,中国大蒜出口额仅为14.99亿美元,2021年大蒜出口额增长至28.6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91.19%,可见大蒜是中国的优势出口蔬菜和重要的创汇蔬菜。

1.3 中国大蒜出口贸易结构

1.3.1 鲜大蒜出口状况 由图2可知,2007—2021年中国鲜大蒜出口额虽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征,但整体额度在增长。2007年中国大蒜出口额为8.72亿美元,2021年中国大蒜出口量190.89万t,出口额20.34亿美元,较2007年大蒜出口贸易额有较大增长。2016、2017年,由于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致使大蒜出口量上升而出口额下降。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鲜大蒜出口额达到最低,2009年迎来上升,甚至超过2007年出口额,较2007年增长了24.5%,并于2010年和2011年迎来爆炸性增长,2011年大蒜出口额比2009年增长了90.4%,到达顶峰后,由于国内大蒜市场的高价格波及到出口市场,导致2012年出口量下跌,出口额下降,2012年后,出口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15年来的顶峰,2018年因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35.57%,2019—2021年平稳回升,并呈上升趋势。

1.3.2 干大蒜出口状况 由图3可知,相比之下,干大蒜的出口额远远少于鲜大蒜的出口额。2007—2021年中国干大蒜基本呈现围绕27万t的出口量上下波动变化,2007年干大蒜出口额为6.26亿美元,2021年干大蒜出口额为8.32亿美元。2007—2021年之间,干大蒜的每年增长与减少均在50%以内波动,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动。这表明中国干大蒜出口的国内与国际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同时出口量与出口额的同比变动说明干大蒜的价格变化较鲜大蒜更加稳定。

1.4 大蒜出口市场结构

1.4.1 鲜大蒜主要出口国家 如图4所示,2007—2021年,中国鲜大蒜的出口地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和南美洲部分地区。在东南亚各国中,印度尼西亚多年来稳居出口第一,占比近该地区的50%,远超其他国家,且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量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略有波动。考虑到距离因素,印度尼西亚从中国进口的运输成本低,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国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大蒜进口国。向越南的出口量由2007年的12.66万t增长到2021年的22.90万t,增幅80.88%。伴随着出口量的增加出口额也在稳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越南出口额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出口量增长速度,没有受到价格的大规模影响,这表明中国大蒜在越南的影响度、认可度、依赖度逐渐增大。除了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外,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大蒜的主要出口国,且对中国大蒜的进口需求量逐渐上升,占中国大蒜出口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出明显的地缘特征。

1.4.2 干大蒜主要出口国家 由图5可知,中国干大蒜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加拿大等国家,与鲜大蒜的主要贸易国有所不同,干大蒜的贸易国多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且分布较分散。美国是中国干大蒜出口的第一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额逐年上升,出口量由2007年的7.71万t增长到2021年10.30万t,这表明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干大蒜的进口依赖,虽然中国干大蒜单价不断上升,但美国进口量不降反升,可见美国对中国干大蒜具有较同的认可度,中国干大蒜出口美国的前景广阔。日本是中国干大蒜出口的第二大国,但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干大蒜对日本的出口量和出口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之后,日本进口中国干大蒜呈现上升趋势,可见日本进口中国干大蒜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德国虽进口中国干大蒜整体趋势保持一致,但中国对德国干大蒜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呈下降趋势。

2 中国大蒜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个产业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变化。其公式表示为:

式(1)中,[MORij]表示i国家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家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学术界普遍认为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就表明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则国际竞争力弱。采用杨宾宾等[6]的两者界定关系,即MOR>20%,认为这种产品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10%<MOR≤20%,认为这种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5%<MOR≤10%,认为这种产品出口竞争力一般;如果MOR≤5%,则认为这种产品的竞争力弱。

由表1可以看出,2017—2021年间,中国大蒜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大于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但是中国大蒜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17—2021年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2017年中国大蒜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9.54%,到2019年达到顶峰,为70.70%,之后波动下降,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17年的69.54%降低到2021年的65.32%,下降了6.07%,说明中国虽然国际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但是由于受到产业内部资源禀赋和外部发展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占有率仍有下降的情况,不能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世界上其他国家在不断加强大蒜的生产和出口,中国大蒜在国际大蒜市场的地位受到挑战。

2.2 贸易竞争力指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