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 邱青璐 刘海娟 张召兴 张新燕 李思源 杜丽君摘 要:河北省承德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其绿色有机农业不仅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有机农业;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
河北省承德市毗邻北京和天津,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西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承载着保障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使命。绿色有机农业作为该市农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对优化产业布局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
新质生产力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并展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并非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延续,而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能级实现跃升,形成全新发展动能。
作为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手段推动农业现代化,整合创新资源,引入新的要素,激发新产业形态,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由科技和改革共同驱动,除了具有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性外,还展现出数字智能化、创新性、可持续性和融合性四个突出的特点。
二、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概述
绿色有机农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农作物的自然生长与品质,通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自然手段,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免受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绿色有机农业不仅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承德市坚持生态优先,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升农业质量,完善农业产业链,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正向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多元融合发展,已打造多条特色农业示范带,包括“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区、平泉香菇种植基地、塞罕坝马铃薯种植区等。承德市全市农业标准化率达70.7%,建设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5.77万公顷(86.6万亩),占全省72%。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承德市已建成32个省级农业园区,显著提升了产业链水平,并推动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有8家国家级、105家省级、485家市级龙头企业。平泉食用菌和隆化肉牛产业获得国家级园区认证,展现出地方特色优势。品牌建设方面,承德市通过“承德山水”平台,整合资源,提升生态资源市场竞争力。目前,平台汇聚188家企业,提供953款商品,年销售额超40亿元。承德市拥有13个“中国驰名商标”、31个地理标志产品和336个绿色有机产品,形成了“子品牌”集群,提升了承德绿色有机农业的市场影响力。
(二)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业人才缺失,农民素质亟待提升。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的转型升级正受到人才匮乏和农民素质不足的制约。绿色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些要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快速推进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却也凸显了农民在数字技术应用上的不足,这与其数字素养教育的相对滞后密切相关。此外,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多选择留在城市,导致乡村地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复合型人才的短缺。这一系列问题共同阻碍了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仍然薄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这与我国整体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尽管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对GDP的贡献率已超63%,但与德国、美国、荷兰等农业强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一些关键领域,我国对外依赖度较高,核心技术掌控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承德市也面临类似问题,急需增强科技创新力和技术自主化,以推动绿色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产业链发展仍然滞后,农产品增值空间有限。目前,农产品的加工环节附加值仍然偏低,深加工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同时,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导致产业链延伸不足,整体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阻。由于承德地区多山地和丘陵地带,数字设施建设不易,覆盖率相对较低,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定影响。截至2023年年底,承德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16万公顷(17.41万亩),建设任务重、设施管护较差、资金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第五,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升,生产方式亟待优化。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仍然普遍,农膜污染、灌溉效率低等问题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缺乏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导致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三、新质生产力对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使得数字化智能技术和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承德市的绿色有机农业在面对这些新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新质生产力对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绿色有机农业中,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征日益显著。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正在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同时为绿色有机农业注入新的动力。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无人机喷洒、智能灌溉系统和温室控制系统,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第二,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还体现出更强的创新性。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更加依赖科技创新的驱动,以建立未来农业的竞争优势。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如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技术,绿色有机农业能够培育出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从而提升整体农业的竞争力。第三,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绿色有机农业的表现也更加突出。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为核心理念,承德市通过科技创新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和负面影响。使用生物防治、生物菌剂等手段,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构建了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路径不仅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与健康,也为绿色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促进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综合素养
人才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确保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人力资本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多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尤其需要重视实践教育,培养出既懂农业又热爱农村的新一代农业人才。通过“科技小院”等方式,不仅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还能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其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动技术下基层,培养一批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也十分关键。最后,扩大国际合作,促进农业科技的互补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的整体水平。
(二)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突破关键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主要作物育种技术的支持力度,提升蔬菜和畜禽育种的自主性,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同时,要加强农业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推广,通过专项基金支持技术创新和突破。此外,建设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基地,依托智能农业企业推广新型农业装备,从而提升整体农业科技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建立大数据平台是优化农业生产和结构的关键措施,通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还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将数字商务与农产品加工和旅游农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还能够优化供应链,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整体价值。此外,发展智慧物流,特别是将冷链物流扩展至农村地区,推动农产品配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农业基础设施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条件,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同时,完善大数据与信息网络的覆盖,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性。此外,强化设施管理,增强农民的维护意识,确保基础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方科研机构应推广科学施肥和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依赖。相关部门需支持绿色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的研发与推广,建立农膜回收机制,减少污染。引入数字技术构建农业监控系统,实现精准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合理规划耕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绿色农业宣传,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农业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原则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就需要积极探索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质生产力技术颠覆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正是良好的解题思路。新质生产力必将为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N].承德日报,2021-06-15(0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J].中国人才,2024(2):4.
[3]曹冰雪,李鸿飞,赵春江,等.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J].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6(4):116-127.
[4]蒋高明,刘美珍,赵建设.试论生态农业的边界与科学技术原理[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29(6):8-18.
[5]张伟,刘斯超,马天,等.承德市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以隆化县越夏番茄为例[J].新农业,2022(2):38-38.
[6]燕连福,程诚.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面临挑战与推进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5):79-88.
[责任编辑:王 丽]
基金项目: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新质生产力促进承德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20243086);承德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项“承德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建设”(202205B088);2024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承德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243034)
作者简介:邱青璐(1992—),女,河北承德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杜丽君(1981—),女,河北承德人,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