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深入分析

作者: 王璐瑶 叶明旺

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深入分析0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5.045

作为世界四大可食用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油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与维生素,是制油原材料之一,在我国主要生长、培育于南方地区。基于此,为推动油茶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浙江省丽水市,从其气候等环境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油茶种植技术以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提高油茶种植质量与产量,保障种植效益,促进产业长远发展。

一、油茶及地区概述

1、油茶概述

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小乔木或灌木,生长初期枝被粗毛;叶片圆润,多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深绿色,大多长4至9厘米、宽2至4厘米,具有光泽,叶柄被粗毛,长4至7毫米,下面中脉具细齿;油茶花顶生,无花梗,径3至5厘米,自外向内增大,一般情况下,花期为10月至翌年2月,颜色以白为主,革质,雄蕊花丝近离生;果实球形,果瓣木质,厚3至5毫米,果期为翌年9月份至10月份。茶油主要来自于其种子,种子半球形,褐色,有光泽,可食用,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矿物质。除榨油(茶油)供食用以外,油茶还可以入药,具有止痛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此外还可以制成润滑油,应用于工业。由此可见,油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地区概述

丽水市为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省域西南部,市境介于北纬27°25′—28°57′和东经118°41′—120°26′之间。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由于在区位上临近东海,受海洋影响较大,具有较明显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具有较显著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7.9℃,年平均降雨量为1598.9毫米,一年中有80%的降水出现在3月至9月,年平均日照时数1635.1小时。从整体上来看,丽水气候总体特征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丰沛,雨热同步,垂直气候、类型多样”。

二、油茶种植技术研究

1、选择合适种植方式

作为浙江丽水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油茶树种植规模与集成化程度日益提高,在该情况下,种植体系愈发丰富,为保证油茶种植产量与品质,开展种植工作时,应根据种植地区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方式。从目前种植技术应用现状来看,浙江丽水市常用的种植方式以播种、扦插、嫁接为主,不同的种植技术,其种植流程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1)对于播种而言,其主要是通过直接播种的方式让种子自然发芽生根,此种种植方式对苗床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保证苗床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满足种子成活的条件,方能保障种子成活率。幼苗培育大多需要1-2年,然后将其移栽到特定林区,辅以简单育苗方式,直至5年后油茶树开花结果、10年后果实成熟。

(2)对于扦插而言,其主要是使用合理截取的一年生枝条,处理后将其插入苗床进行繁育。实际种植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做好枝条的处理,比如运用“硼酸+酒精”浸泡处理。相较于自然播种这一种植方式而言,主要优势在于消耗时间较短,且油茶幼苗的质量会受到一年生母树长势的直接影响,在选择优质母树的情况下更能保障苗木繁育的质量。另外,选用扦插方式种植油茶树时,应注重培育时间的控制,对于浙江丽水市而言,最好选在冬季、夏季。

(3)对于嫁接而言,其主要选择成熟的油茶树果实作为“芽”,以嫁接方式使其生长于苗木,在该情况下,无论是油茶树的开花时间,还是油茶树的结果时间,都会大大提前,相较于自然播种的10年收获时间,嫁接方式下6年即可成熟。为此,在条件、情况合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嫁接方式种植油茶树,以此提高其种植效益。

2、优选土壤区块并规范整地

油茶树从种植到果实成熟需要6至10年时间,属于多年生植物,这意味着土壤肥力至关重要,相较于后期的肥力补充,为有效降低种植成本,科学选择油茶树种植方式后,种植人员应做好土壤分析,选择优质土壤,并落实规范整地处理工作,确保土壤区块能够满足油茶树生长需求。

(1)土壤选择

为保障油茶树生长的健康状态,种植期间应将土壤选择作为要点工作。油茶属于喜阳性极强的长青小乔木,其更喜欢酸性的土壤。像红壤和黄壤等土地都适宜进行油茶的种植。根据油茶树生长特性,种植人员应对土壤酸碱参数进行检测,优先选择酸碱度合适的土壤,土壤酸碱值最好不超出4至6的范围。若检测技术先进程度不支持,可通过植物分布情况确定土壤酸碱度。比如,若是发现某区域集中生长乌饭树或是白茅,基本上该区域的土壤适合油茶树种植、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油茶树生长初期对光照要求较高,因此,对于浙江丽水市的地理环境与地质信息,应优先选择坡度在25°左右的向阳坡面,海拔控制在100至500米,促使油茶树健康生长。除此之外,为达到种植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在油茶树种植土壤选择方面,种植人员还要同步考察土壤肥力、深厚程度、含水量等,种植区域周边交通情况予以全面分析,选择的区域应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此实现种植土壤的优选。

(2)整地处理

完成油茶树种植地块优选后,种植人员需规范落实整地处理作业。首先,对地块中的杂草、杂物进行处理,尤其在规模化的油茶树种植情况下,为保证除草效果与效率,可适当借助除草剂的作用,或是选择炼山除草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种方法虽然除草效率高,但难免影响土壤条件与环境,因此,除必要情况下,不予选用。其次,完成地块杂草处理后,在冬季或者秋季于林区分散开挖土坑,将肥料填入之后回填挖出的土方,确保种植区域的肥水条件满足油茶树的生长需求。最后,合理规划土地。根据土地实际情况,秉持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开展整地挖掘与填土施肥工作,待填土充分沉降后方可开展种植作业。

3、科学选种

开展油茶树选种工作时,种植人员应注重品种的审(认)定资格,优选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油茶品种,以此为油茶树种植效果达标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从环境出发,结合种植地区环境选择合适的油茶树品种。对于浙江省丽水市而言,合适的油茶树品种有长林系列、浙林系列,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3号、长林23号、浙林2号、浙林5号、浙林6号、浙林1号、浙林8号、浙林10号等。确定多个品种后,根据种植生产投入等条件优选品种,要确保最终选择的油茶树种子饱满、外观无病害。

4、科学处理种子与苗床

由于油茶树需要经过多年培育方可成熟,为保证繁育工作落实有效,尽可能达到较高水平的苗木成活率,种植人员还应科学处理种子和苗床。具体处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把握以下要点:

(1)优选备选种子并晾晒。以体积为衡量指标,选择体积较大的种子作为备选种子,然后剔除果肉,对于一些体积较小或是经历过、正携带虫害的种子及时去除,晾晒剩余优质树种。需要注意的是,晾晒区域应具有阴凉通风特点,以此保证油茶树种晾晒质量与效果。晾晒过程中,将树种均匀平铺在草席上,草席区域不可出现阳光直射情况。然后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比如选用多菌灵,或是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以此保证油茶树种植效果。

(2)催芽处理。对油茶树的种子进行催芽处理时,种植人员可准备细沙与薄膜,通过在细沙上覆盖薄膜并将种子放入其中,促进种子发芽。

(3)苗床处理。由于嫁接是油茶树种的常见种植方式,所以在嫁接繁育的模式下,种植人员应提高苗床重视,提高其质量。在苗床处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在其上方搭建遮阳棚,减少阳光照射,避免苗床中的大量水分迅速蒸发,满足苗木生长环境的顺利塑造。当苗木生长至4厘米左右时,种植人员可开展移栽工作,为保证移栽存活率,种植人员要秉持连续性原则开展移栽工作,尽可能缩短苗木根系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长。为了提高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对于起苗之后无法直接移栽的苗木,可以提前准备湿润土坑,然后将无法直接移栽的苗木根系放置其中,以此满足根系吸水性要求,确保苗木根系完整。

5、水肥管理

对于油茶树生长状态而言,水肥工作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完成苗木移栽工作后,种植人员应根据油茶树实际生长情况及时落实合适的施肥与灌水工作。尤其在降水量相对较低的季节和天气,种植人员可通过肉眼观察或是技术监测判断油茶树的水肥情况,一旦发现水肥不足,则及时补充。在此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注意到,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油茶树,其对水分、养分、光照的需求不同,因此,开展水肥管理时,种植人员应根据油茶树具体生长阶段。当油茶树处于幼苗期时,种植人员应对水分补充、养分补充次数进行控制,结合降雨情况以及土壤墒水能力确定灌水频率,施肥次数每年开展2到3次即可。避免过度补充水肥影响油茶果实品质,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油茶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对于浙江省丽水市而言,该地区油茶树病虫害主要以炭疽病、软腐病和茶梢娥等为主,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对症下药,并基于前期病虫害防治经验和流行病虫害,加强防虫害防控,以此降低病虫害对油茶树生产质量、生产数量的影响。

1、虫害防治措施

一般情况下,对于油茶树虫害防治工作而言,种植人员主要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剪除虫卵等人工防治手段与利用灯光诱杀等手段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利用病虫的趋光性特点诱杀害虫。与此同时,选择一些不会对益虫和油茶树造成不良影响的害虫天敌,比如青蛙、鸟类等,实现对病虫的有效防治。相较于其他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等不良影响,也不会对树种造成伤害,防治效果具有长期性、延续性特点。

为提高虫害防治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资金、资源浪费,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时,种植人员可根据流行虫害天性选择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在对茶梢蛾这一害虫进行防治时,种植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灵活选择药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举措,比如修剪病枝等。在对蓝翅天牛开展防治工作时,种植人员可在现有防治举措中优选药物防治技术,比如选用有机磷、菊酯等,以此实现对此类害虫的有效预防与治理。另外,在落实针对性虫害防治措施时,种植人员还要加强虫害管理,借助全面、规范的管理方式提高林地的虫害防治效果。比如,当进入流行虫害高发季节或时段后,种植人员应增加调研次数与规模,结合当地流行虫害规律总结种植区域虫害发生规律,进而提高虫害防治方案的科学有效性,实现对虫害问题的及时解决,避免其扩大化发展,降低影响。除此之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种植人员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结合自身能力引进现代化虫害监测技术平台,借助全天候工作的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油茶树的虫害隐患,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进而强化油茶树虫害防治时效性。

2、病害防治措施

从浙江省丽水市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病害,油茶树种植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体可总结如下:

(1)炭疽病防治措施

炭疽病主要暴发于一年的5月份到8月份,炭疽菌真菌是诱发这一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将直接危害到病虫害叶片与果实的健康程度、品质。因此,种植人员应明确炭疽病的发病表现,即:叶片位置和果实上出现明显的病斑,通常会随着病情的发展由紫红色逐渐演变为灰白色,且在病斑的中间位置出现黑点,并伴随发生落叶和落果的现象。由于炭疽病菌具有季节性特征,因此,天气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夏季,在相对较多的降水量下,油茶树种植地区的湿度较大,为炭疽病病发提供温床。与此同时,随着油茶树的生长,土壤肥力将逐渐降低,若是缺乏及时的肥力补充,土壤处于相对贫瘠状态,将增加炭疽病发病概率。在明确这一病害初期表现与诱因的情况下,种植人员在开展炭疽病防治工作时,应做到以下三点,分别为:

①做好前期的树种优选工作,同时相关工作站应不断探究新品种的研发,为市场提供更多抗病能力强的油茶树种。②若是发现不及时,等到发现炭疽病时已经造成了大规模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种植人员可利用被稀释的波尔多液以及可湿性托布津进行综合防治处理。③加强树木观察与病害监测,种植人员最好不断完善现有的监测技术,实现炭疽病害的及时发现,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在病害未大范围蔓延之前将受病害影响的病树及时清除,带离林区后集中处理。

(2)软腐病防治措施

油茶树一旦出现软腐病,将对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油茶树枯死,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软腐病与炭疽病相同,也具有季节性特征,常暴发于夏季降水量较多的气候,一旦暴发,短时间内就会对油茶树生长情况造成严重危害。发病后会在叶片以及果实上出现犹如水渍的黄色斑块,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和加深,由最初的黄色变为褐色,此后便会发生落叶和落果的问题。针对夏季湿热的气候,以及坡度较小、凹洼地区等排水缓慢等情况,在对软腐病开展防治工作时,种植人员应注重种植区块排水性能的高低,确保土壤松软。与此同时,合理控制油茶树的种植密度,减轻夏季环境潮湿程度。与此同时,对树枝进行定期检查,判断是否具有病害表现,及时将病枝修除并带离种植区域集中处理,全面清除病枝、病果。若是发现油茶树已经发病,则要立刻使用多菌灵或是波尔多液开展药物治理工作,实现病害严重程度的及时控制,避免其传播、蔓延,保证油茶树生长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油茶树作为浙江省丽水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开展种植工作时,应根据气候选择合适种植方式,做好选种、整地、苗床处理等工作,加强水肥管理,种植后及时移栽,并落实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当地常见流行病虫害,以此提高油茶树种植质量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林业工作中心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