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措施分析探讨
作者: 徐泽郑 申静 林海霞玉米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经济价值也比较高,在我国的种植范围非常广泛。玉米种植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要点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非常有帮助,并且还能够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必须要加大力度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种植人员掌握玉米种植技术的水平,有效把握好技术要点,根据玉米种植地区具体的情况来灵活使用。通过研究玉米种植的技术要点及其推广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玉米种植技术,进而为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我国部分地区不断引进高产玉米品种,并加大科技投入,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部分地区还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不断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并积极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除此之外,种植人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使得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实效得以显现。
一、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优化玉米种植土地环境
对玉米的种植环境进行优化,是提高玉米生长质量及产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玉米的正常生长不仅仅需要肥沃的土壤,而且土壤还要具有良好透气性和疏松度。鉴于此,在种植玉米之前要对土地进行必要的平整是非常重要的。整地通常在秋冬季节进行,因为通过秋冬季节的整地,能够有效的提升土壤的肥力,这对于第二年玉米的播种以及生长发育都是非常有利的。秋冬季节的整地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具体来说一是要细致,即土块颗粒不但要均匀而且不能太大;二是要符合行垄标准,这是因为玉米的根系比较发达,吸收的养分和水分较多,所以只有土壤的颗粒分布均匀,才能够实现养分的均匀分布,从而有利于玉米的充分吸收,促进玉米更好的生长。
2、科学选种及种子处理
科学选种是保证玉米后期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选种是种植之前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选种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种植户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选种与种植环境充分的结合起来,认为只要是玉米种子质量没有问题就可以了,这种认识造成部分玉米种子与种植环境不相适应,最终导致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不理想。
玉米种子的选择一定要充分结合种植环境,对种植环境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分析,比如要充分考虑和分析种植土壤的软硬程度、干湿程度以及酸碱程度等,并根据种植环境的特性针对性的选种。同时,玉米种子也要择优选取,比如种子要饱满、无病虫害等,避免将有疾病、发霉以及残种作为种子进行种植,这样才能够确保玉米的正常发育与生长,为提高玉米的最终质量与产量奠定基础。在种子优选之后,还要根据种植的时间安排妥善处理种子,具体来说,在种植之前的一星期左右,应将玉米种子放在太阳下进行晾晒,直至晒干为止,将种子通过日晒方式处理,不但能够提升发芽率,并且日后玉米出苗会更加的整齐。同时,在进行种植的前2-3d,还应采用多功能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
3、科学设置玉米播种时间
从根本上来说,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的生长状态会受到播种的数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同时,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播种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根据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来看,玉米播种可以分为春季播种和夏季播种,不管哪个季节播种,都要保证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充足,具体来说,春季播种应以4月中下旬为宜,因为这个时期的雨水比较充沛,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充足。夏季播种应以7月中下旬为宜,因为这个时期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选择科学、合适的播种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适的播种方式有利于玉米快速的生根、发芽于出苗,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播种方式,都应该充分的考虑玉米地土壤情况以及生长条件,并将玉米种植深度控制在5cm左右,因为玉米种植过浅,不利于水分的吸收,进而造成发芽困难,而如果种植过深,则会容易造成玉米出苗困难。
4、进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的关键环节。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不利于玉米吸收营养,进而会影响到玉米的日后发育,最终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如果种植的密度比较大,那么就会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进而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如果种植的密度比较小,虽然单株产量和质量有所保证,但总体产量和质量必将受到不利影响。所以不管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或是过小,都不利于玉米吸收营养,进而会影响到玉米的日后发育,最终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进行合理密植是玉米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合理密植不仅能够有利于每株玉米都充分吸收养分,而且还有利于每株玉米都充分接受阳光。但是由于玉米品种的不同,合理密植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如果玉米为早熟品种,则种植的密度应大一些,应在4500株/667m2左右;如果玉米为晚熟品种,则种植的密度应小一些,应在2900株/667m2左右。
5、玉米水肥管理技术要点
首先,要做好玉米的水源灌溉管理。玉米由于根系比较发达,因此对水分的需求也很大,所以对玉米进行合理灌溉是非常必要的。在玉米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发苗期对水分的需求最少,灌溉频率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除此之外,尤其是玉米发苗期之后,随着玉米的不断生长,抗旱能力逐渐减弱,对水分的需求却会逐渐升高,所以在玉米发苗期之后,要尤其注意灌溉频率,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的进行灌溉。虽然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的灌溉条件比较便利,但是灌溉管理的重要性仍毋庸置疑,特别是在玉米的实际生长过程中,灌溉方式的确定、灌溉程度的掌握都要充分结合玉米的生长环境进行,否则灌溉的实际效果就可能会出现不足,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
其次,除了离不开水分之外,做好施肥管理对于玉米的正常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施肥管理能够促进玉米快速生长并实现更早成熟,达到增质增收,所以对于玉米种植户而言,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也是实现玉米正常生长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玉米的施肥管理与土壤条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土壤条件不同,施肥种类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别,所以玉米的施肥管理要结合种植地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就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地区的实际来看,玉米的施肥管理应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同时,玉米施肥管理的关键是肥料比例的确定,因此在进行施肥管理之前,要对玉米种植地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以便能够科学的确定肥料比例,进行针对性的施肥管理,提高施肥效果。除了科学的肥料配比之外,施肥方式的控制和肥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施肥方式要充分结合种植地的土壤、天气等种植因素进行确定,肥料的选择应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确定。
6、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应在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关注和加强,分别是玉米的初期种植苗期管理、玉米长出玉米穗的穗期管理以及玉米长出果实的粒期管理。
首先是玉米的初期种植苗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要放在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方面,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玉米在种植之后能够达到壮苗,比如在玉米种植之后可以通过及时的田间除草,实现玉米促根壮苗。并促使苗壮苗全,保证整块地玉米生长的整齐性。因为在苗期,只有保证玉米具有比较发达的根系,玉米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发育,否则玉米植株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影响玉米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其次是玉米长出玉米穗的穗期管理,这一时期属于玉米植株生长的重要时期,相比玉米苗期,穗期管理期间玉米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更为明显。鉴于此,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要放在加强施肥以及灌溉管理,与苗期相似的是这一时期的管理同样是为了保障玉米的根系发达。在穗期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管理科学有效,就能够让玉米叶片更加坚挺有力,并且能够促使玉米叶更绿,生长旺盛。除此之外,穗期的管理还能够促使玉米更好的成熟,后期的玉米果实也将更为健壮。
最后是玉米已经长出果实的粒期管理,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要保证玉米果实能够丰盈、充实,所以管理的核心要放在玉米开花授粉方面,对于种植户来说,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玉米的开花授粉能够正常进行。同时,这一时期同样要注重对玉米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保障充足的养分供给,以实现玉米开花授粉、籽粒灌浆等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
7、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由于玉米作物的特性,在种植过程中容易滋生病虫害。一旦发生病虫害,又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时间上来看,玉米病虫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种子栽培期或者期后,所以种植户在对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根据这两个时间节点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玉米病虫害防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尤其是在玉米种子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种子无菌处理技术,也可以采用农药拌种或者购买对种子进行包衣的方式,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就玉米的种植实践来看,病害主要是黑穗病、瘤黑粉病以及根腐病,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比如蛴螬。黑穗病和瘤黑粉病通常使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4%-0.6%拌种进行防治。根腐病通常使用50%福美双按种子量的0.3%拌种进行防治。地下害虫通常使用3%敌百虫颗粒剂,按照4kg/667m2左右的用量,制成毒土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对害虫进行消杀。
虽然玉米病虫害有主要发生期,但是从防治的角度来说,应贯穿于其整个生长过程之中,比如早期的拌种、中期和后期的药物喷洒等,都是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而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的频率比较高,而化学药物的使用势必会对种植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确保种植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在使用化学药剂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低毒、低污染的农药。
二、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
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从加强宣传、划分实验分田以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推广措施,让玉米种植户的理念得到转变,真正树立通过最新玉米种植技术提升玉米种植效果的思想,进而为更好的种植玉米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工作
在玉米的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充分做好玉米科学种植的宣传工作,普及玉米种植的科学知识,提升玉米种植的科学性,实现玉米种植最大程度的增质增收。因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户仍然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而且受长期玉米传统种植的影响,他们甚至会认为传统玉米种植方式更为可靠,进而排斥新的玉米种植技术。鉴于此,就需要通过宣传和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让种植户能够切实认识到使用新的、比较先进玉米种植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收益,从而提升他们使用新的、比较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玉米种植技术要点的推广与宣传的方式比较多,可以采用广播媒体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视报刊的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广大种植户熟悉玉米种植技术,了解新的、比较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树立玉米种植的新观念。
2、划分玉米种植实验田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划分实验田是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通过划分实验田,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效果。但是划分实验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不仅环节比较多,而且过程也比较长。总体来看划分实验田可以分为实验种植技术总结和种植技术实地推广两个部分。首先相关技术人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对比玉米种植的新旧技术,选择和总结出具有良好效果的实验技术。其次,在推广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玉米种植地的实际,将适合种植地的新技术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提升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质量,又可以保证当地玉米种植的实际效果。
3、加大政府对玉米种植技术的扶持力度
当地政府对于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是保证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条件。加大政府对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政府要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的资金投入,确保玉米种植技术人员素质与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较好玉米种植技术的研发奠定技术;第二是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工作,使玉米种植技术能够得以良好的推广和运用,同时政府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还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当地的玉米种植措施,将玉米种植政策不折不扣的进行落实,为更好的推广玉米种植技术提供有效的支撑。
同时,玉米种植地区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农民实际的技术需求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者通过互联网组织非现场的培训,比如远程教育等,帮助广大农民了解最前沿的农业信息,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与品质。因此只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才能够充分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才能广泛的推广与使用玉米种植新技术。
总体上来看,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涉及的种植技术要点比较多,而且这些种植技术要点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玉米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因此分析和应用好玉米种植要点,是搞好玉米种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所涉及的项目较多,推广对象也比较复杂,所以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除了要充分结合玉米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技术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宜,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玉米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增加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作者单位:453100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汲水镇人民政府; 402363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农业服务中心; 256600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