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与病虫害科学防治举措

作者: 魏群勇

文章对小麦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选择优质品种、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控制种植密度和时间、加强水肥管理等建议。在病虫害防治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维度,深入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可以利用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作物生长和病虫害进行监测,发现病虫害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发展,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也逐渐发展,对现代化种植技术进行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小麦种植管理中,小麦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有必要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技术

1、选择优质品种

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小麦品种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雨、水文、土壤等。干旱、洪涝、极端温度等气候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当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土壤成分对于小麦的种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更适合小麦生长,若土壤条件较差,就需要选择综合性能更好的品种,确保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优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的特性,应当尽量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抗倒伏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强、稳产性良好的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稳产性良好的品种则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产量,降低因气候因素造成的产量波动。在购买小麦种子时,我们需要注意检查种子的品质,观察种子的颜色和大小,优质的种子通常颜色鲜艳、大小均匀;检查种子的包衣情况,包衣良好的种子能够有效保护种子,提高其发芽率;对小麦种子进行测试,确保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符合要求。

2、科学选地

在现代化种植中,需要重视小麦种植和生长的环境,在前期充分调查不同区域的地块,选择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地块。为了保证选地的合理性,可以对现代化技术进行应用,比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获取地形地貌等信息,了解地块的具体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全球导航系统进行应用,在该系统的运行中,可以获取更加精确的地理数据,还可以根据数据构建模型,确保种植者能够充分了解地块的情况,了解土壤的性质。通过以上两种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各个地块的真实状况,根据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块。在三维模型的帮助下,工作人员还可以充分了解土壤要素,对土壤性质进行分析,如果土壤条件较差,可以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改良,为小麦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同时,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中,还可以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尽量避开存在污染源的区域,选择相对健康的区域,避免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3、采用轮作种植方式

轮作种植方式是一种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它通过定期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轮作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的病害、虫害和草害。通过将小麦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和传播链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而且轮作还可以避免杂草滋生,降低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不同,采用轮作种植方式,可以确保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养分被过度消耗或浪费,维持土壤肥力,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作物中可能包括一些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物,如绿肥作物和油料作物。这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小麦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土壤条件。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时,需要注意当地的气候、土壤,还要考虑作物的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时,应当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轮作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在管理期间,应当加强病虫害监测,还要注意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时预防病虫害和修剪杂草,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

4、注意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需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对小麦进行种植时,应当重点关注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恰当的种植时间可以极大地影响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一方面,对于种植密度来说,过密或过稀的种植都可能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影响最终的产量,所以,农户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小麦品种等因素,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另一方面,对于种植时间来说,确定小麦的播种时间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过早或过晚种植都可能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种植时间不合理,小麦有可能会在冬季受到冻害,或者在夏季受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支持下,农户可以使用播种机械,利用播种机械控制密度,同时还可以应用气象监测设备,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在现代化技术和先进机械的支持下,确定最合适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

5、加强施肥管理和水分管理

施肥管理作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从而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肥料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选择肥料时,应充分考虑小麦的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等因素。通常,优质的肥料应包含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同时还要包含一定的微量元素。购买肥料时,应仔细检查肥料,选择经过认证的肥料,以免引进劣质肥料,对小麦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肥料的用量,以免过量施肥导致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或者因为施肥不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通过科学施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田间管理时,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加强管理,随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种植者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环境条件,制定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

二、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秆,严重时也会影响穗部和颖壳。病害发生时,小麦叶片表面会出现白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逐渐变黄、干枯,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导致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在潮湿、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白粉病,如果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也容易导致病害发生。为了预防白粉病,在病害初发期,及时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选择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按照推荐剂量进行喷雾处理,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2、赤霉病

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穗部,该病害会影响小麦籽粒质量,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该病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在多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很容易出现赤霉病。出现赤霉病时,小麦穗部出现褐色或红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穗部,使籽粒变得干瘪。为了预防赤霉病,可以在小麦扬花初期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以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在降雨量较大的气候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防治次数,保证防治效果。

3、蚜虫

蚜虫主要以吸取小麦植株的汁液为主,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卷曲的情况,逐渐枯死。对蚜虫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根据蚜虫对黄色的趋性使用黄板,在田间设置黄色粘虫板,诱集并粘住蚜虫。还可以使用银灰色膜,在播种前,将银灰色地膜覆盖在土壤上,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忌避性,减少蚜虫的危害。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利用蚜虫的天敌生物,如瓢虫、食蚜蝇等,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在蚜虫治理中,还可以应用化学防治技术,使用杀虫剂时,注意杀虫剂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4、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的危害较大,包括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两种,该害虫会优先侵害小麦的下部叶片,然后逐渐向中部和上部蔓延。随着红蜘蛛数量的增多,叶片上会出现红色斑块,发生卷缩、变黄等情况,还会影响植株的生长,若虫害严重,小麦整株会干枯死亡,无法抽穗。针对该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如15%哒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使用5%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按照每亩3-4克的用量进行防治。

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方法更加安全和环保,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平衡。该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病虫害的发生条件,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生物防治对作物和人体无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不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时,可以使用生物制剂,通过应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比如,利用拮抗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可以抑制小麦白粉病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嗜水性病毒可以破坏小麦赤霉病菌的细胞结构,导致其死亡,通过制备和使用嗜水性病毒制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酿酒酵母菌能够产生一些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从而减轻小麦锈病和叶枯病的发生。除了使用生物制剂,还可以使用植物提取物,或者使用专门的植物精油,以此来预防病害,抑制病原菌生长。对于植物提取物来说,主要是从某些具有抗菌、抗虫活性的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植物提取剂,以此来防治小麦病虫害,这些植物提取剂不仅能够很好地消灭病原菌和害虫,而且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于植物精油来说,某些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和驱虫作用,可以作为小麦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喷洒或灌溉等方式,将植物精油应用于小麦田,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此外,在生物防治中,还可以引进病虫害的天敌生物,利用天敌生物消灭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2、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具有高效、针对性强、防治效果好的特点,能够有效抑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种植前,可以使用持效期长的杀虫剂,将其与种子充分混合,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当种子萌发时,药剂能够逐渐被吸收并发挥作用,有效杀死害虫,避免幼苗受到侵害。在小麦返青期,很容易出现纹枯病,需要选择合适的杀菌剂,通过喷雾或浇灌的方式施用到小麦植株上,对病害进行预防。小麦抽穗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需要采用综合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等。针对蚜虫、麦蜘蛛等害虫,可以选择杀虫剂,还可以引进天敌昆虫,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害虫数量。在小麦生长的灌浆期,很容易出现锈病、白粉病等病害,针对这些病害,可以使用高效的杀菌剂,确保药剂能够覆盖小麦植株的叶片和穗部,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在用药期间,应当注意用药量,还要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发生时间确定用药时间。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注意安全防护,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用药,避免农药威胁人体健康,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物理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防治措施时,首先,可以采用深耕深翻的方式,使深藏在土壤中的害虫卵、幼虫、蛹等暴露出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死亡。同时,深耕深翻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小麦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等,以此来诱杀害虫成虫。再次,在小麦田安装黄蓝板,利用黄蓝板吸引蚜虫、飞虱等害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最后,对于蛴螬、地老虎等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机械捕杀的方式,发现害虫踪迹时,使用铁锹、捕虫夹等工具,全面捕捉害虫,将其消灭,减少害虫对小麦的危害。

4、应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和人工巡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精准防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引进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如卫星遥感技术,该技术能够大范围监测小麦田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醒农户采取措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对小麦田进行精确管理,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病虫害分布情况。此外,该系统还应用了传感器技术,农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小麦田的温度、湿度等参数,了解小麦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病虫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系统可以根据获取的数据构建作物生长模型,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对病虫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帮助农户提前了解病虫害的变化趋势,应用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方便农户使用,还可以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农户可以直接在移动设备上查看实时监测数据,了解作物生长情况,获取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这种便携性和实时性使得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可以保证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效果。

总而言之,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小麦种植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明确种植时的注意事项,如种植密度、时间等。农户要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析,了解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应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获取病虫害监测信息,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有效预防病虫害。

(作者单位: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